圖說:表演中的曾韻  官方圖 下同

昨晚,曾韻在上海交響音樂廳獻上了一場令人難忘的演出。去年,正是這個19歲的年輕人,在被譽爲古典音樂界“奧林匹克”的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上,摘得中國圓號的首枚 “金獎”。

柴賽折桂,銘記師恩

創始於1958年的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每四年舉辦一次,被視作全球最權威的古典音樂賽事之一,也是無數音樂家心中嚮往的聖壇。曾韻之前,還從未有中國人在世界圓號演奏領域取得如此之高的成績。

曾韻對音樂的興趣和天賦,自四五歲起便逐漸展露,在別的孩子還爲在親戚面前表演而扭扭捏捏時,“表演指揮”已經是每次家庭聚會時曾韻的保留節目。誰也未曾想到,那個照片中拿着筷子盡情揮動的小孩,日後會成長爲舞臺上的冠軍。

圖說:曾韻帶來精彩演出

和圓號結緣,源自父親的職業,本就是四川交響樂團圓號首席的父親,爲“判斷”孩子究竟是不是這塊料,還專程帶着曾韻上北京找了老法師給“鑑定”。“來考吧。”著名圓號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張誠心爽氣的回答,給予這對父子莫大的信心。

2011年,曾韻以專業第一的優異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併成功入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師從溫泉教授。“溫泉老師就像是大海里的燈塔,照亮我前行的每一步。”曾韻對於恩師的教誨始終銘記於心。

享受孤獨,是必修課

每個學樂器的孩子,都有着同齡人難以想象的寂寞童年,隻身一人赴京求學的曾韻,同樣沒有恣意玩耍的無憂年歲。“這是一種唯有音樂的孤獨。”但曾韻並不遺憾,隨着年歲漸增,他也能漸漸享受這種孤獨。

自律和堅持,是幾乎每個音樂家的必備特質,曾韻始終這樣告訴自己,而這份慎獨也讓他日益光亮。在斬獲柴賽金獎之前,曾韻已經獲得了第28屆意大利 ''Città di Porcia''國際圓號比賽金獎,並以''免預選''的身份,直接挺進第72屆''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比賽,不斷刷新中國人在國際圓號比賽中的最好成績。

屢獲佳績讓曾韻嶄露頭角,也給予還在求學的他一個新的起點:“比賽給了我一個檢視自己的機會,去發現不足,也是對過往一段時期的總結,從而讓我更有底氣地開始下一段人生經歷。”曾韻說。

如今曾韻開始有意識地增加和管絃樂隊的合作或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來積累舞臺經驗。昨晚亮相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季的這套曲目,可以看出這個大男孩對於音樂的執着、知識的探究以及超乎年齡的思考。

一臺演出,橫跨300年

昨晚的演出讓人津津樂道。“圓號也許是古典音樂歷史中最古老的一件管樂器。”曾韻這樣解讀:“數百年裏,圓號在材質上經歷了從獸角到金屬的變革,而在表達能力上也實現了從自然泛音到半音化的躍進。”

談及曲目編排理念,曾韻介紹說,“不同時期的圓號,擁有着符合當時時代氣質的曲目。從當今的視角出發,每個時期的作品都精準地賦予了圓號不一樣的聲音,這要求演奏者通過獨到的詮釋,給予觀衆截然不同的欣賞體驗。因此我從橫跨300年的時間範圍裏,選出了在各個時期最中意的圓號曲目呈現給上海觀衆。”

圖說:曾韻的演出曲目經過反覆篩選

曲目單上一首“佚名:降E大調圓號協奏曲”吊足人胃口。曾韻透露,“這是一首歸屬有極大爭議的作品。雖然在瑞典隆德大學圖書館內,存有該作的複製手稿,但僅僅是一份由18世紀下半葉一位不知名的編者於德累斯頓複製的一版,並且是沒有文字資料的稿件,所以在源頭問題上也暫無據可考。”

相較而言,爲圓號而作的作品其實並不多。曾韻竭力在有限的曲目中挑選不應被錯過的好聲音,許多作曲家的名字觀衆可能都是第一次聽到。像簡·維涅利的《圓號與鋼琴奏鳴曲》,圓號在舒適、明亮的音域裏與複雜厚重的鋼琴交織滲透。德國作曲家福爾克爾·大衛·基希納大膽革新的三首音詩,用近乎極簡主義的織體佐以鋼琴非常規的演奏法,重新定義了人們對於圓號和鋼琴的傳統認知。之後,上交將爲青年演奏家搭建更廣闊的平臺。(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