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TER科技|智能手機的下一步

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你會發現智能手機的進化,是有階段性的。

通常是新技術的研發成功到量產,再到普及。每一個時間段都有當前最火熱的技術,當這項技術普及之後,纔會進行到下一個新技術,當然,也有多項新技術齊頭並進的情況。

2014年,OPPO在Find系列上搭載了VOOC閃充,未來的2~3年,快充技術得到了普及,幾乎所有的智能手機甚至千元機都搭載了18W或者20W的快充。

但是快充的功率在2017年和2018年的新機上基本穩定,並沒有突出功率突飛猛進的情況。直到2019年春天以IQOO和小米9的新機掀起了又一波的快充熱,IQOO搭載了44W有線快充,成爲了行業內的快充標杆。而小米9則是27W有線快充+20W無線充電,讓無線充電不再那麼雞肋。

從那之後到今天,手機快充技術已經達到了有線120W,無線50W水平。

短短兩年,快充發展迅速。


在快充穩定的2017年和2018年,搶了快充風頭的是全面屏熱:

2016年秋天小米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全面屏手機小米MIX,從此揭開了全面屏時代的帷幕。2017年,全面屏手機開始普及到2000元價位段以上,額頭和下巴進一步縮窄,而後出現劉海屏。

2018年,開始出現彈出式水滴屏/劉海屏/攝像頭/整體升降設計/滑蓋設計/挖孔屏/雙屏設計的手機,這些是手機廠商對於在屏幕攝像頭量產之前不同全面屏的探索。

經過市場檢驗,2019年,挖孔屏/水滴屏/彈出攝像頭手機成爲主流。2020年,清一色的挖孔屏手機,屏幕攝像頭手機出現。

從16:9到19:9,從原來的大下巴大額頭再到今天的一整塊屏幕,只用了三四年的時間。


如今,快充有了,外觀有了,更好的屏幕顯示有了,那麼智能手機的下一步是什麼呢?

智能手機還存在什麼問題?一加8T的一張預告函給了我靈感:

這張預告函上有一加8T的快充數據,比較吸引我的是這條“雙type-c數據線”。我想,智能手機充電線的問題,是時候解決了。

雙type-c數據線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蘋果的iPad Pro和近幾年的MacBook的配套充電器都是雙type-c數據線。如今我們大多數手機的數據線一邊是USB 公口(A型插頭),另一邊是type-c。

這種設計的保留可以讓我們的手機輕鬆連接上電腦,畢竟很多老款電腦僅支持USB 公口(A型插頭)。

但是隨着科技進步,不合理的設計正在漸漸淘汰,業界普遍認爲type-c接口是主流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使用type-c的接口,有數據傳輸數據更快、能夠實現雙向供電、擴展能力強以及支持正反插拔、快充等優點。

越來越的新款筆記本開始搭載或者僅搭載type-c接口,這樣能夠讓筆記本更輕薄更美觀好看,最主要的是可以和手機共用充電器。就像我出門帶iPad和MacBook,只要一套充電器就可以了,也方便兩者使用一根雙type-c數據線進行連接。


新舊更替,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2015年的時候,大多數智能手機還是Micro-USB插口時,一加二代就開始搭載type-c,當時飽受質疑,因爲type-c沒有普及,一加手機用戶出門必須自帶數據線。

到了今天,近兩三年推出的手機都是type-c,即使普及程度如此之高,在共享充電寶上,仍然是蘋果lighting接口、type-c和Micro-USB共存的事。

iPhone其實完全可以使用type-c,但是其一直堅守lighting接口,更多的是利益考慮。但是蘋果在iPad和Mac上最早使用雙type-c並且大膽的在Mac上只保留了兩個type-c接口,說明雙type-c數據線仍是未來。

普及這件事很簡單,需要各家大廠共同努力,集體換代,但是這期間,成本、用戶習慣等因素又會左右廠商推進新技術的進度。

和iPad、MAc不同,能率先在高頻率手機上採用直接改變用戶習慣的設計,確實需要勇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