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羅西:對他人的惡意,本質上是你對自己的討厭!

文攝:羅西

來源:羅西有意思(微信公衆號)

一位讀友說,她與部門經理年齡差不多,也是一位女性,每次討論專業問題,經理總是在她發言時巧妙地打斷或結束話題,幾乎不給她表達的空間,更不用說施展專業的機會。

面和心不合,客氣裏帶着涼意,就是滿滿的惡意。

而行人、陌生人的惡意,更是俯仰即是,彷彿一個個都是出來報仇的,街上行人善意的面孔有,卻只是少數。

每天只要我推門一出去,世界上所有的事彷彿全是挑戰,都心裏沒底。

比如出門辦事,常常遇到一些人故意找茬、刁難,讓你多跑一趟,讓你不順利,以滿足其“權力慾”、存在感。

《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有個片段,法爾漢和拉杜在得知自己的好友蘭徹不及格時,爲他感到難過和惋惜;但是得知他是全校第一時,心裏都更加難過。

發泄惡意比表達善意更痛快,這就是人性的弱點,就好像健康食品遠不如垃圾食品好喫一樣。

惡意的背後,一般有一個心理活動:比較。

比較生出嫉妒或者欺負。

四川資中,張女士在一家醫學美容公司離職後,通過勞動仲裁,可獲得共計6000多元的補償金。她應約前往勞動仲裁部門領取補償金時,公司方面卻用三輪車拖來兩桶硬幣,還讓她“一角一角地數”……

張女士因此認爲公司這一行爲涉嫌侮辱。

涉事的公司辯稱:勞動仲裁也沒說必須現金、百元大鈔,公司一分不少支付了就行了……也承認“給得很不痛快”。

這類滿滿惡意的羞辱行爲,其實就是一種不配合仲裁的表現,似乎最後都不了了之,這類案例不斷出現,難道就沒轍了?

西北敦煌,有房車因爲看見路邊一公廁,就開過去,結果陷進沙地地,不能自拔。

有過路車主仗義想幫忙脫困,結果被一羣當地人阻攔,必須由他們的拖車來“施救”……

原來這裏面有個陷阱:在沙土上建個冠冕堂皇的所謂公共廁所,吸引外地車“誤入”,然後車被陷,要鉅額拖車費纔給他拖……

據說電影《無人區》裏早有這情景、橋段。

有個親歷者說:“拖個車張口就是300,不然就要玩他的沙漠摩托車項目200元一次。後來,又上來一個更霸道的,拖一下張口就是500……其實拖車拖不到十米遠就出來了,純粹就是套路、宰客,我才被坑過。”

還有人說,自駕去西部旅遊時候真要多個心眼,所謂“免費公共衛生間”門口全是很深的沙地。

多少惡意,已經落地成了坑、局、罪……讓惡意獲利。

面對惡意轉化的“貪”“騙”“搶”,就更難應付了,防不勝防。

這個社會,太勞心了。

天真就是無法生存。

不多一個心眼,就寸步難行。

一般情況下,惡意只是一種不良情緒。

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是被情緒支配一生的。

情緒也是生命的一種呼吸,多釋放一些善意,對自己更有好處,是香薰自己;想想看,如果一個人一直在出惡氣,那生活會有多糟、多髒。

你對他人所有惡意,比如動機、態度、評價等,本質上體現的是你對自己的不滿、討厭。

是一種病,還傷害無辜。

所有“人vs鬼”的故事,但本質應該是“人vs人(惡意)”的故事。

有個人有幸遇見了神,神可以滿足他一個願望,附帶條件是:他的朋友也可因此獲得雙倍的“願望”。

那人第一反應,是狂喜,這是天大的好事;三秒過後,他收住了笑容:“假如我獲得了一箱金子,朋友就會得到兩箱;我有一處莊園,他就會有兩處;我有一個美人,他就有兩個……”越想越不甘心、不服氣。

可是機會難得啊,總要想出一個願望,讓自己的處境蓋過朋友。

幾分鐘後,那個人狠狠地對神說:“你還是挖掉我一隻眼睛吧。”

爲什麼?神百思不得其解。

那人答案是,這樣,他的朋友就一下子失去了兩隻眼睛。他就贏了。

人的惡意,令神都害怕。最後,神收回了自己福利。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那個願意挖掉一隻眼睛的人。

羅西簡介:

專欄作家,傳統媒體人。

在《新民晚報》等全國50多家報刊寫過專欄。

出版專著有《性感是另一種高貴》《你生命中的貴人往往是異性》等30多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