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海峰

“大象有2500亿个神经元,人类只有860亿个,但人类却比大象聪明。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联接数量,而是联接强度。”华为常务董事、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汪涛,在华为全联接2020上的这个介绍,让我印象深刻。

如果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不难发现,人类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再从工业社会到互联网社会,最终必然走向智能社会。为帮助企业进入智能世界,华为提出了行业智能体。

但观察智能体这个参考架构,笔者也在思考,作为身体躯干的智能联接重要,还是作为大脑中枢的智能计算重要?联接数量重要,还是联接质量重要?汪涛给出答案:要使智能体更聪明,光算力强不行,联接力也要强,所以要通过+AI,让联接智能起来。

华为在通信领域有30多年积累,对联接技术拥有深刻的认知,自然清楚智能世界构建需要怎样的智能联接。作为ICT领域的领导者,华为早在三年前就将“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作为公司的发展愿景。

那么,在进入智能世界的道路上,华为如何给金融、交通等各行各业企业的联接加上“智能”?

智能体为何呼唤智能联接?

未来我们要进入智能社会,而智能社会将是由一个个相互关联的智能体构成,比如城市智能体、交通智能体等。智能体包括四大组成部分,即智能应用、智能中枢、智能联接、智能交互。

“如果把智能体比做一个人,智能联接就是智能体的躯干,负责贯通大脑和四肢。”汪涛如此解释智能联接所起的作用。

人比大象聪明,是因为虽然神经元少,但人的神经元具有最高的连接强度,每个神经元可以生出多达8000个突触,并且通过躯干与四肢等实现强连接。

同样,智能体这个基础单元,对智能联接有着强烈的“质量”诉求。汪涛指出,智能体对联接有5个方面的诉求:高可靠、无损0丢包、差异化服务、实时大带宽和智能运维。

是不是看着有些不太明白,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案例获得更形象理解。比如,“云天全景”拼图,需要对4小时内天气做到精准预测。想要做到这一点,相关机构就需要将各城区高清摄像机拍摄的云图,实时的传输到中心云侧,又需要将分析完的数据,快速传递到智能边缘侧。这需要联接具备实时大带宽能力。

又比如,高铁智能控制系统领域的一位专家表示,如果联接的时延更短、联接更可靠,我国高铁运营密度可以达到每84秒发车一次。不到2分钟,高铁发车密度类似地铁了。为保障运营安全,这就需要联接(铁路网)具备高可靠、低时延能力。

这些联接诉求的实现,将带来巨大价值。汪涛强调到,华为提出的“新梅特卡夫定律”表明,联接质量转化成了联接力量,联接力就是生产力!

据《华尔街交易对光速的追求》报告显示,1毫秒的联接时延能带来1百万美金的经济收益;某大型OTT云数据中心的实测数据显示,0.1%的网络丢包会带来50%的AI算力损失。

这些数据更直观的反映出,智能联接在未来,重要性越来越高。

什么才能称之为“智能联接”?

既然智能联接是智能体构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什么样的联接,才能称为智能联接?汪涛表示:“具备泛在千兆、确定性体验和超自动化三大特征的联接,才是智能联接。”

首先,泛在千兆。带宽能力是联接的基础。目前不论是AI摄像机、无人机、工业相机向超高清演进,还是VR、AR等技术的发展,亦或是工业制造场景、户外检测及监测场景,都将千兆联接能力作为最基本需求。千兆就是1Gbps网络速率,现在的5G可以实现,光纤宽带F5G也能实现。

其次,确定性体验。未来智能体的联接主要涉及物与物的联接,主要应用场景在生产领域。与以前办公场景不同,生产场景千差万别。比如,智慧城市需要大联接能力,智慧工厂需要低时延,云VR等技术则需要高带宽。面对差异化的服务需求,确定性体验保障将成为这些智慧体构建的必选项。

再比如,2019年深圳机场日高峰时,平均1秒钟起降1.13架飞机,电力企业需要承诺5个9的可靠性,年度停电不超过6分钟。这些如果离开联接的确定性将无从谈起。

最后,超自动化。行业智能化的过程必然带来网络规模及复杂性增长。据互联网相关报道显示,引入5G等新技术后,联接的密度将提高100倍,参数设置将增加10000多个。这些都将导致联接网络运维管理难度加大。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联接必须引入大数据和AI,实现从人工运维到超自动化,从而降低决策复杂性并提高效率。

比如对于我们熟知的5G技术,汪涛认为5G并不是智慧联接,引入AI技术,同时实现5G网络智能切片、时延控制,保障业务确定性体验的5G,才是智能联接。

智能联接如何支撑智慧体构建?

智慧体需要三大特征的智能联接,但是你可能还是不太理解智能联接的具体价值以及如何部署。对此,汪涛从城市智慧体、交通智慧体、金融智慧体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在城市智慧方面,以人为本,从数字化迈向全面智慧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未来城市治理中,采用无人机、高清AI摄像机,对城市道路、水体、桥梁、管廊进行监控、巡检,已经成为趋势。

这一过程要实现,离不开天上的5G无线网络、地下的F5G光纤网络。这些网络为无人机、摄像机提供无处不在的实时、大带宽联接。比如,如苏州工业园区,利用无人机对金鸡湖进行自动巡查,发现蓝藻后迅速定位,同时进行蓝藻浓度估测与历史数据参考,随后系统将污染区域地点、面积等信息形成“工单”,自动分拨给就近“网格”的市政服务部门进行处置。

在交通智慧体方面,越来越便捷的检测手段,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为方便。“出行一张脸、运行一张图”已成为机场智能发展的最终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智能联接需要解决便利性和可靠性两大难题。5G大带宽、低时延、广联接的特性,为机场安全运行和服务赋予新的能力。

此外,为了追求更好的网络能力,有些机场甚至出现了7张甚至更多的网,传统运维方式无法支撑,引入AI的网络技术,可以提供超自动化的运维能力。

在金融智慧体方面,智能IP网络、5G以及AI就是三大核心能力。因此,在智慧金融构建中,智能IP网络能够为AI训练集群提供无损0丢包,使得AI训练与存储性能提升30%以上;5G网络实现ATM、POS、智能手机联接能力;AI技术解决方案的智能化运维、预测性故障定位保障数据中心网络提供稳定性。

+AI:华为打造“全场景”智慧联接

华为如何赋能智慧联接呢?汪涛表示,面向千行百业智能体的打造,华为将提供全场景智能联接解决方案。

在技术场景中,华为基于于5G、F5G、Wi-Fi 6满足智能联接超大带宽的实时和低时延回传需求;全面引入AI,打造智能IP+Optical协同的联接网络,打造确定性体验的联接;通过在网元、网络和云端三层引入AI,实现联接的超自动化运维。

在网络场景中,基于智能联接特征,面向智能体,华为提供园区、数据中心、广域、安全等网络级解决方案。

在行业场景中,智能联接协同智能交互与智能中枢,华为结合行业Know-how,为交通、政府、能源和金融等行业,打造场景化智能升级解决方案。

汪涛还介绍了华为主要的解决方案,及关键技术创新。一是5G智能联接解决方案,通过64TRX Massive MIMO、100MHz大带宽组网、NSA/SA双制式、TDD+FDD协同等6项技术,实现“三极”5G网络。

二是智能IP网络解决方案,华为率先引入三层AI架构,通过AI识别业务的网络需求,实现业务快速部署,网络自动排障,提升网络运维效率。华为智慧IP网络解决方案包括面向园区网络领域的CloudCampus2.0解决方案,面向云网融合的CloudWAN2.0解决方案,面向数据中心的CloudFabric2.0解决方案。

三是F5G智能全光网络解决方案,其中包括面向企业园区场景的Campus OptiX解决方案,面向全光承载网的Single OptiX解决方案,面向数据中心互联场景的OptiXtrans DC908产品。

四是自动驾驶网络方案。在本次HC2020上,华为面向千行百业企业市场,也正式发布自动驾驶网络Autonomous Driving Network(ADN)解决方案,为网络“注智赋能”。其实在2019年,华为就面向运营商发布了ADN,之后已经在全球十几个运营商进行试点部署。

据悉,ADN解决方案通过网元、网络和云端的三层AI能力协同,助力企业网络迈向自动驾驶时代,使能行业数字化业务和运营的超自动化。

“华为计划在联接领域,全面引入AI,通过数据与知识驱动,改变传统运维模式,打造自动驾驶网络ADN,让网络从简单的自动化,走向人机协同的超自动化,机器从辅助人、到增强人和赋能人,未来3年全面达到L3级有条件自治,5年迈入L4高度自治,7到10年迈入L5完全自治网络。”对于发展ADN,华为公共开发部部长鲁鸿驹如此表示。

观察:打造智能联接永无止境

过去ICT行业历经40年时间,打造了完善的人与人联接的互联网时代。未来,ICT行业将打造全新的物与物的智能联接,打造千行百业智慧体。

在智能联接能力的打造中,华为与合作伙伴正在基于5G、F5G为代表的第五代联接技术,为行业提供泛在千兆、确定性体验、超自动化能力,建立起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桥梁。

面向未来,智能联接能力还将基于第六代联接技术,为行业提供百倍带宽提升、更低时延、更广阔覆盖能力,引领人们步入充满想象的全息社会。

在为行业打造智能联接能力的道路永无止境,而且还面临复杂外部环境,华为选择迎难而上。正如汪涛在演讲最后所言:“艰难和障碍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