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蘭亭序》成就了王羲之“書聖”的千古美名,此篇更是被稱爲“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出身名門貴族,他所在的整個王氏家族是東晉有名的權貴。他的父親是淮南太守,伯父是當朝丞相,其他血親在朝當官的數不勝數,整個王氏家族可謂是權傾朝野。

王羲之從小就表現出一種異非常人的一面,即使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絲毫沒有懈怠當“二世祖”的意思,反而越發努力,尤其是在書法方面,有其獨到的見解。

說道王羲之的書法就不得提他與道教的淵源,事實上整個王氏家族都是道教的忠實信徒,研習黃老之學,王羲之從小就在道家文化的薰陶下,練習書法抄的經書,即使不是可以去讀,時間長了也會對道教產生一定的瞭解,從而對道家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可以說是道家文化成就了王羲之書法的造詣,從他的許多書法作品之中不難看出道家思想的影子,而凡是道士,基本上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王羲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晉書·王羲之傳》中曾有這樣的記載。

東晉太傅郗鑑有一位女兒生的花容月貌,郗鑑對她的這位女兒極其寵愛,女兒到了出嫁的年齡他便想爲女兒選一位德才兼備丈夫,天下之大,青年俊才的確不少,可知根知底的人卻沒幾個,有真才實學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平日裏郗鑑與當朝的丞相王導關係異常交好,聽人說王導家中有許多年輕俊才,便想在王導家的子嗣中挑選一位做自己的女婿。

丞相王導自然一百個願意,並且明確表示可以隨便挑,郗鑑遂派門生前去王府打探。

門生回來之後將自己自己所見爲給郗鑑講了一遍,說道:“丞相家的的兒郎們都非常不錯,知道老爺是挑選女婿的,各個都精心打扮,顯得非常矜持,只有一個後生穿着一身舊衣,坦胸露腹的躺在東牀上,似乎不知道這件事情一般。”

郗鑑聽後非常高興,說道:“我要的就是這樣的人!”,隨後親自前往王府觀察此人,果然發現此人儀表不凡,氣質文采都不是其他人可比,當即就定下了婚事。

後來郗鑑才知道這個人王導的侄子王羲之,後來王羲之成爲“書聖”之後,這件事也跟着流傳下來,這纔有了“東牀快婿”這個稱呼。

太傅郗鑑的確眼光獨到,光是聽門生的回報就能聽出王羲之非常人可比,王羲之不貪圖美貌,更不貪圖名聲,安心做自己,正是這種品質打動了郗鑑,從而“意外”的獲得了一位美麗的妻子。

王羲之一家以“之”字爲名的有幾十人,並不避諱名字,這在當時是很少有的現象,實際上“之”乃是王家人道號,以之爲名可見王氏家族身後的道家文化底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