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26-27日,由中國醫師協會、白求恩精神研究會、中國醫師協會人文醫學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學人文》雜誌社聯合主辦的2020年中國醫學人文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以“生命至上—— 人文精神與抗疫”爲主題,發佈了全國白求恩式好醫生推薦結果並頒獎。

淄博市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二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呂紀玲榮獲全國“白求恩式好醫生”榮譽稱號,並在大會的“與抗疫勇士對話”環節分享自己在湖北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抗疫經歷。

呂紀玲是山東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1月25日,大年初一,她下夜班後來不及休息就踏上了出征湖北的援助之路,直到3月21日,她和戰友們圓滿完成援鄂任務返回山東。在疫情最嚴重、抗擊疫情最艱難的時期,她在湖北度過了整整56天。這56天,只有宿舍、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兩點一線;這56天,只能通過聲音和圖像來報平安傳遞想念和牽掛;然而,這56天,她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不破病魔誓不還”。

當接到去援助武漢的通知後,呂紀玲非常激動。在疫情開始之初,她作爲呼吸科的醫生第一時間報了名要參加援助湖北醫療隊,並時刻關注着每天不斷增加的病例和湖北一線的抗疫情況。

出發前,家裏的兩個孩子是呂紀玲最放心不下的。上初中的大女兒性格直爽,心地善良,對於她要去湖北進行醫療援助,大女兒很懂事的說“注意安全,早點回來”,同時作爲“交換條件”,是要給大女兒買明星的畫報;剛上幼兒園的小女兒還不能理解媽媽此行的意義,只知道媽媽要去工作;而最支持她的丈夫,那位一米八的山東大漢,在離別的汽車發動的一刻卻再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到達湖北黃岡以後,呂紀玲和戰友們都非常急切地想投入到“戰場”上,但是最先要做的是接受爲期兩天的培訓。剛到必須先把自己防護好,才能更好的救治病人。在經過嚴格的培訓和考覈後,她和戰友們進入到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

作爲第一批進駐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隊員,一切幾乎是從零開始的。一家正常運行的醫院需要什麼設備、藥品,怎樣劃分隔離區、半污染區、清潔區,怎樣安排牀位、收治病人等等,醫療隊員們羣策羣力,克服了一切困難,在最短的時間內保證了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規範運行,接收病人。

新冠肺炎傳染力非常強,每位醫護人員在救治病人的過程中也都冒着極大的危險,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呂紀玲也不例外。她負責的很多病人在來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之前,已經做過CT,爲了觀察病情變化,她需要查看既往CT。由於隔離區內光線不好,爲了更好的閱片,需要仰頭尋找角度,不經意中她的護目鏡已經移位。

當時沉浸在病情中的呂紀玲並沒有緊張,出隔離區後,戰友讓她立刻用酒精洗全臉,消毒,並一再囑咐喫藥預防。這個時候,她才感到有點緊張。暴露的皮膚先消了幾遍毒,然後用酒精洗臉,最後用生理鹽水衝了眼睛,鼻子、耳朵都用酒精擦了。

面對疾病和生死,呂紀玲對自己的職業也有了更深的感悟。“大夫,救救我!我上有老,下有小......”這是在電影、電視劇中經常聽到的一句話,但是這句話此刻就真實的迴盪在呂紀玲的耳邊。這是今年45歲的何先生進入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後對她說的話,何先生家裏六口人靠他自己養活,他是這個家唯一的支柱,但他病情嚴重,脈氧維持不住,一活動脈氧就到六十多。掙扎在死亡的邊緣,何先生充滿了恐懼和擔憂。經過高流量氧療和無創呼吸機治療,何先生的脈氧飽和度終於得以維持,他和呂紀玲說的第一句話就是,終於可以閉上眼,睡一會兒了,謝謝你們!這件事情讓呂紀玲深深感到了生命的脆弱、渺小,生活的艱辛、不易,以及醫者的使命和責任。

3月18日上午,隨着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最後兩名新冠肺炎病人出院,黃岡市黃州區現有確診病人全部治癒,這也標誌着黃岡全市“四類人員”全部清零。呂紀玲和戰友們,圓滿完成了抗疫任務。

被評爲“白求恩式好醫生”,呂紀玲副主任表示,將會珍惜這項崇高榮譽,繼續發揚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增強榮譽感、獲得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永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爲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供稿科室:宣傳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