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圳302個基礎研究項目擬獲6億元資助,這些單位是科研主力軍!

深圳大學獲得資助的項目數量最多。

在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背景下,深圳加大了增加基礎研究能力的力度。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日前對外公示了2020年基礎研究重點項目擬資助項目,302個項目榜上有名,涉及電子信息領域66項、生物和生態環保領域153項、智能裝備領域31項、材料能源領域52項,擬資助總金額超過6億元。

2019年12月,深圳科創委啓動了此次基礎研究重點項目申請,支持科研人員針對已有較好基礎的研究方向或領域開展深入、系統的創新性研究,推動若干重要領域或科學前沿取得突破。

長期以來,深圳創新有着“四個90%”現象:90%以上研發機構在企業,90%以上研發人員在企業,90%以上研發資金源於企業,90%以上專利發明出自企業。但最近幾年以來,深圳在着手謀劃佈局加快補齊基礎研究這一創新領域的“短板”。

今年8月30日,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正式發佈表決通過《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條例》,爲保障對基礎研究的投入,深圳在全國率先以立法形式規定“市政府投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資金應當不低於市級科技研發資金的30%”。

目前,深圳的基礎研究主要由哪些單位或機構來承擔?上述受資助項目或許可以提供一些線索。

根據相關要求,上述申請單位要求是在深圳市或深汕特別合作區內依法註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單位以及具有基礎研究能力的國家、省、市級企業重點實驗室依託的單位。

成果形式主要以論文、著作、專利等爲主。單個基礎研究重點項目資助強度不超過300萬元,研究期限一般爲3年,採用“先徵集、再選題、髮指南、後申報”的模式進行事前資助。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有53個受資助項目來自於深圳大學,45個項目來自於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39個項目來自於南方科技大學,28個項目來自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21個項目來自於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18個項目來自於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16個項目來自於中山大學·深圳。

這幾個單位的受資助研究項目共220項,佔了總數的72.8%。其他獲得資助的項目來自於深港產學研基地、香港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學深圳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天津大學佐治亞理工深圳學院籌備辦公室、深圳技術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市康寧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等單位。

從這份資助項目的分佈不難看出,深圳基礎研究的主要承擔機構爲幾所高校及科研機構,並且出現了較爲明顯的“扎堆”現象。

一方面,這反映出深圳基礎研究已經有了一批主力軍,另一方面,截至2019年底,深圳僅有13所普通高等學校,總體數量仍然偏小,而在非高校類科研機構中,僅有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有較多項目獲得了資助。

2017年起,深圳開始實施“十大行動計劃”,其中就包括佈局十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設立十大基礎研究機構,組建十大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等,目前已有多個項目落地,此外,深圳光明科學城、西麗科教城也都在建設之中。

然而,基礎研究的佈局必將是一項長期工程,在2019年深圳召開的一場“加強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大力提升深圳市原始創新能力”高校專題座談會上,不少來自高校的專家表示,很多創新載體特別是“國家隊”實驗室,需要進一步加強投入和完善配套設施,提供良好的科研環境。

(作者:王帆 編輯:週上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