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戰鬥機領域都是美國領先,俄羅斯、歐洲緊隨其後,這一點從先進戰機出現順序就可以看出來,往往新一代戰機標準都是由美國確立。然後俄羅斯和歐洲相繼推出旗鼓相當的產品,但這一切隨着我國的殲20的出現被打破,我國成功走在了俄歐之前成爲世界第二個具備自主研發生產五代機的國家,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我國航空工業近十幾年取得的巨大進步。

但如果僅憑一款殲20就認爲我國航空工業已經完成對俄歐的超越也是不現實的,客觀的說我國航空工業整體已經開始超越俄歐,但在部分領域依然落後,其中最大的“短板”無疑就是發動機,目前我國最先進的航發當屬14.5噸級的WS10B,但相較於美國的F119、俄羅斯的產品30、英國的EJ-2000是存在代差的。

不過近期俄羅斯一家網站稱目前中國研製的WS15發動機已經取得重要進展。這款發動機性能水平與美國的F119、俄羅斯的產品30同屬第四代小涵道比大推力發動機,並且相較於美國的F119,中國的WS-15最大加力推力更大,可以達到18噸,這也就意味着裝備WS-15後殲20的超音速巡航能力比F-22更爲優秀,並且在本身氣動佈局就要更優的情況下殲20的機動能力也將遠超F-22。

雖然殲20服役至今已經3年,但目前服役狀態的殲20並非完全狀態的殲20,由於我國第四代大推力航發研發進度的滯後,殲20不得不使用爲四代機研發的WS-10系列發動機作爲動力,這也就導致殲20目前並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但WS-15的出現將讓殲20真正再各個方面都能與美國F-22競爭。

不過WS-15版的殲20也並非完美無缺,雖然推力更大、推重比更高,但是WS-15相較WS-10B卻存在一個致命缺點——“油耗太高”,根據估測,WS-15的油耗相較第三代航發將會提高百分之25以上,即使是本身推力更有優勢但油耗提高的幅度更爲誇張,這也就意味着WS-15版的殲20不得不面臨航程縮水的問題,對於一個面積高達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國來說這個問題可不小。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裝備的殲16戰機最大作戰半徑爲1500公里,中型戰機殲10也有1000公里,而換裝WS-15後的殲20作戰半徑將會縮水到與殲10相當,並且殲16和殲10都可以攜帶副油箱提升航程,但是殲20作爲隱身戰機如果攜帶副油箱將會極大破壞本身的隱身性能。

那麼WS-15油耗增大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是因爲我國航發技術短板導致的嗎?實際上油耗增大是目前所有四代航空發動機的通病,無論是美國F-22上的F-119還是歐洲颱風上的EJ2000都面臨油耗大的問題,而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爲第四代航發爲了追求更好的加速能力和更高的推重比採用了小涵道比設計,以美國的F-22爲例,雖然體型與本國的四代機F15相當,但是他的作戰半徑同樣僅與四代中型戰機F-16相當。

很多人可能對於涵道比並不熟悉,通俗點來說大涵道比發動機對應“大風扇”,風扇越大燃氣用於風扇做功的能量越多,發動機熱效率也就越高,不過大涵道比發動機的缺點在於加速能力不夠出色,因此大涵道比發動機一般用於民航客機和大型運輸機。而小涵道比相反,加速能力出色,但是油耗很高。

航程縮短並非殲20專屬,至於航程和性能誰更重要這個問題美國在F22上已經給出了答案。實際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四五代戰機都將會並存,隱身的五代機負責踹門,而四代機則負責打掃戰場,因此航程短並不是特別大的問題,沒有什麼武器是完美無短板的,但只要他的長板足夠優秀那就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