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由上海對口幫扶貴州遵義,具體由奉賢區對口幫扶務川自治縣,兩地從此結下一段“山海情緣”。

爲了以產業扶貧增強“造血”功能,兩地黨委政府立足於務川“黔北多佳景、風物在思州”的自然稟賦和奉賢“南上海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產業優勢,由奉賢投資兩億元建設了務川青少年研學旅行基地。基地於2019年9月試運營、2020年4月正式竣工,是迄今爲止上海對外援建的最大單體項目,探索創造了東西部文旅幫扶協作的新亮點。

扶貧“暖風”吹進深山 合力打造“研學旅遊第一城”

務川縣旅遊資源豐富,因喀斯特地貌鍛造,境內崇山峻嶺、小溪縱橫、銀瀑飛濺、林木幽深。作爲全國僅有的兩個仡佬族自治縣之一,當地的民族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獨特的“丹砂文化”,在歷史嬗變與民族融合中交相輝映、異彩紛呈。然而,由於務川旅遊開發起步晚,再加上交通不便的制約,令這片自然人文景觀一度“藏在深山人不識”。

當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暖風”吹進茫茫大山,務川縣黨委政府意識到,要牢牢把握這次合作契機,使這片黔貴大地煥發生機。兩地黨委政府多次就長效脫貧工作開展調研,爲了串聯特色旅遊景點,形成集聚效應,兩地決定以“研學旅遊”作爲務川旅遊的切入口,藉助奉賢文化創意產業優勢,發揮務川青少年研學旅行基地的輻射作用,搶佔研學市場風口,打造“中國研學旅遊第一城”的品牌。

基地在選址建設時就充分考慮要與周邊旅遊資源相呼應。基地附近有規劃中的工人文化宮、仡佬民俗影劇院,向南500米有務川中國仡佬民族文化博物館,向東1公里有仡佬之源景區、龍潭古寨景區,再遠一些還有仡佬大草原、石朝天坑景區等旅遊勝地。報名參加基地“三日營”或“五日營”項目的學生,在結束室內課程後,還可以前往附近的旅遊景區,充分領略務川的山清水秀和少數民族風情。

基地於2018年3月開工建設,2019年9月20日達到使用標準並試運營,2020年4月全面竣工,爲貴州及外省市青少年研學及假期夏令營活動提供旅遊研學服務,重點服務務川縣10萬名、奉賢區8萬名中小學生,並以此爲基礎,打造輻射全國青少年的“紅色教育”、特色民俗文化旅遊和研學旅行示範基地。基地分爲研學旅行區、生活配套區和室外拓展區三大功能區,可同時容納300名學生學習、拓展、生活。從空中俯瞰,建築主體根據附近山勢走向特徵,採用弧形設計,象徵務川與奉賢“山海相連、友誼紐帶、牽手發展”。

滬黔學子沉浸式體驗民俗文化與“紅色文化”

自2019年9月20日基地試運營以來,來自上海、遵義等地的中小學生持續到基地開展研學活動。很多上海學生之前沒聽說過仡佬族,不瞭解什麼是仡佬族特有的“丹砂文化”。通過研學課程,他們走進務川中國仡佬民族文化博物館,親眼目睹硃砂礦石是如何經過一步步的加工提煉,變成可以流淌的水銀。天氣晴朗時,在戶外參加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打“蔑雞蛋”(竹編球)活動,從中瞭解仡佬族對竹的自然崇拜,以及從最初的竹器搶寶、喫新節打鬥到打“蔑雞蛋”的演變過程。通過短短三五天的研學之旅,教科書上晦澀難懂的民俗學知識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加深了他們對於我國非遺文化的認識。

除了民俗文化之外,遵義的“紅色文化”也讓上海學生印象深刻,最有代表性的研學考察點就是遵義會址。上海援黔幹部、務川縣扶貧辦副主任林源坦言,上海學生往往都是通過書本學習紅軍長征的歷史,來到遵義會址現場,看到一些當時的歷史照片和實物,會讓他們對於老一輩革命家奮鬥犧牲精神產生更深刻的感悟。

對於遵義當地的學生來說,研學基地的建成填補了當地沒有大型綜合性青少年活動基地的空白,爲他們提供學校之外的“第二課堂”。基地運營總經理劉熊林介紹,和上海學生不同,務川本地學生大多選擇‘半日營’或者‘一日營’的 課程,在這些課程中加深對本地民俗文化的認識,同時增強動手能力。務川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呂高彬表示,雖然務川本地的學子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會接觸到仡佬文化,但是通過在研學基地的實踐課程,學生們可以通過親身體驗、親手操作,更直觀、更深刻地認識仡佬族文化,這將有助於他們對自己家鄉文化、民族文化產生更深刻的體會。

目前,務川 41 所學校已經全部和奉賢的學校結對,每年都會互派師生進行交流。在研學基地落成前,上海學生來務川交流只能住在當地學校裏,保障條件較差。兩地學生交流的形式也較單一,缺乏具有當地民族特色的課程。現在,學生們有了固定的交流空間,可以一起聽課、一起動手,學習民俗知識,實踐非遺項目。今年以來,已經有近3萬人次中小學生到研學基地開展研學活動,基地運營成果初步顯現。

“研學+”助務川走上穩定脫貧路

“基地建成後,我們引進了上海驢媽媽集團公司作爲基地後期的運營團隊,依靠驢媽媽的平臺運營和營銷推廣能力,將基地影響力不斷做大。目前,務川縣政府和上海驢媽媽集團、奉賢區教育局和務川縣教育局、研學基地公司和上海、重慶、遵義三地的旅遊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把研學基地打造成務川文旅扶貧的典型示範。”上海援黔幹部、務川縣委常委、副縣長翁曄說道。

按照“3+7”的發展規劃,即三年起步期加七年發展期,從基地提供的研學課程、餐飲、住宿,向親子拓展、公司團建、企業療休養、場地租賃、會務會展、旅遊購物、地接服務拓展,基地預計三年內實現盈利,並確保在十年內讓務川成爲以研學爲核心的產業融合發展典型。據測算,研學基地在三年內實現每年吸引10萬人次的目標,每年基地將獲得1000萬元以上的收入,成爲具有可持續“造血”能力的特色產業。

翁曄表示,研學基地對於縣財政的貢獻並不侷限於基地本身的收入。未來,務川將以研學基地爲主體,打造‘研學+’產業,帶動周邊餐飲娛樂、賓館住宿、傳統零售、文化體育、文化創意、現代農業、景區管理等產業聯動發展,促進當地貧困人口就業創業和長效增收。(俞琳)

(原標題:山海相逢,未來可期,奉賢區建設務川青少年研學旅行基地,這段“山海情緣”愛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