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微博上看到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早期寫的一篇文章,這時候的今日頭條還是一家小公司,沒有資源,沒有人脈,甚至連招募人才都備受壓力。

張一鳴在初創頭條的時候,經常遇到被候選人拒絕。雖然工作是你情我願的事情,被拒絕也不會讓他感到鬱悶,但是當他得知這些候選人是因爲這些理由選擇了其他公司之後,張一鳴陷入了沉思。

以下是候選人拒絕張一鳴的理由(微博原文):

1、“他們剛融了x億美金,感覺他們公司比較大”

2、“O2O比較火,離錢比較近,感覺是比較好的生意”

3、“他們給高級總監的頭銜,我可以管100多個人的團隊”

4、“有巨頭投資了他們,感覺肯定行了”

5、 “他們(競品)如果能做到你們1/3規模,就可能被收購,我現在加入回報也不錯”

6、“你們發展這麼大,估值都這麼高了,期權成長空間肯定小了,職位也都佔滿了”

雖然在文章中張一鳴表示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但是其中有些理由他並不贊同。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張一鳴早期對於技術人才該如何選擇合適的企業的一些建議。

原生成長能力最重要

張一鳴在文章中提到,所有的企業有有着一個EC值,什麼是EC值呢?

EC值=企業價值/總融資額。EC值可以作爲衡量企業內在成長能力的指標。就像世界上很多互聯網巨頭公司都是EC值特別高的企業,因爲他們市值高,融資少。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那些保持EC值較爲平衡的企業,往往都擁有更好的原生成長能力。而企業中的原生成長能力就包括如何對外經營產品和客戶,通過利潤的持續增長達到企業價值提升、如何對內管理團隊,讓團隊創造更多利潤。

所以,找到那些EC值較高的企業準沒錯。

一流技術人才,應該選擇頂尖的科技型企業

當你擁有足夠的資質的時候,又剛好從事互聯網行業,那麼你應該去努力爭取那些快速成長的科技型公司,因爲那樣你才能得到提升。如果你的水準完全超過了一家科技公司的水平,那麼你能做的只有帶領這家公司到達你的高度,而不是去突破你的高度。

那麼如何判斷一家企業是一家未來的頂尖科技公司呢?

對此,張一鳴認爲,最主要的是看這家公司的技術投入,以及技術因素對業務的貢獻。技術投入有包括技術員工的佔比,服務器的多少,算法構架上的投入等等。

拒絕那些“賣了夢想的公司”

張一鳴曾在創立公司不到一年的時候,就有投資商給出非常誘人的資源想要收購字節跳動。雖然這個“誘惑”可以幫助字節跳動的業務增速好幾倍,但是這也等於將字節跳動拱手相讓。

在張一鳴糾結了一個星期後,他拒絕了這些條件,爲什麼呢?

1.張一鳴覺得這樣的“誘惑”只能解決企業的一時之需,對今會讓字節跳動收到遏制。

2. 會有越來越多的不確定資源加入到企業當中,讓戰略變形。比如字節跳動本來不打算做web的,而有了這麼大流量,就會繼續投入資源。

3.很多事情已經不能夠自己做決定了,而是被迫站隊,捲入不必要的糾紛中。

4.獨立公司的定位,更有利於吸引最一流人才,因爲夢想和可能性無限。

有的企業爲了當前的一點蠅頭小利,賣了公司的未來,但是對於有夢想的人才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強烈建議慎重勿投機。

和優秀的人做有挑戰的事,比管多少人、頭銜更重要

在大企業裏,招聘管理層時,經常會聽到他們說:“如果我加入了你們企業,我可以管理多少人?會給我一個什麼頭銜?”

其實,我認爲管理多少人的團隊不重要,要什麼頭銜也不重要。那些優秀的團隊都是共同再在一些常人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在企業中,相互共事的人可以存在職位上差別,但是他們一定要有共同的目標,而不是因爲管人而去工作,也不是因爲頭銜的高低而去競爭。

能和優秀的人做有挑戰的事,應該比管人和頭銜更重要。

最後,張一鳴建議技術型人才應該選擇那些行業第一名的企業,因爲第一名的企業有更多精力做開拓的事情、做更大平臺的事情,而不是跟隨模仿。

總之,如果你想知道什麼是值得加入的公司,短期內你應該考慮這家企業的營收是否穩定;長期你應該考慮這個行業的市場前景如何,產品模式是否符合這個市場,是否和優秀的人一起做有挑戰的事情等等。

或許這些建議不適合所有的人,但無論如何,希望優秀年輕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公司,也希望遇到更多認同這些理念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