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76年,元朝的軍隊攻佔了臨安,經歷了一場崖山海戰後,南宋從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在那之後,元朝將抓獲的俘虜和罪犯都集中在了紹興等一些地方,稱他們爲“墮民”或者是“怯憐戶”,並予以歧視,不僅不讓他們進入朝廷當官,還不准他們上學,更不准他們和漢人通婚,最殘酷的是,不准他們離開他們的聚集地,只能永遠待在那裏。

對人進行三六九等劃分,其實很早之前就有這種類似的等級觀念。

早在《管子·小匡》中,就曾將人們劃分了等級3,有士、農、工、商四等級的說法。其中,士的等級最高,士其實就是指讀書人;其次,由於我們國家在古代是以小農經濟爲主打的,所以,在這4個等級中,農民的身份還是很受人尊敬的;接下來,就是工,工其實是指做工的;最後就是商了,在古代的時候,不僅不喜歡商賈,還採取了“重農抑商”的政策,可以說,對商賈是有着很大的偏見的。

在漢高祖時期,在對待商人的政策上,更加偏頗了。漢高祖劉邦就下過令說:商人不能穿有花紋圖案的衣服,還規定了一些不能用的布料。這裏其實就已經很明顯了,連穿衣上,商人都沒有自己的自由,

在明朝的時候,對於商人的與農民的界限劃分可以說是特別嚴格。就具體標明瞭,如果你是農民,那麼你在穿衣服的時候,綢緞、絹布做的衣服你可以隨便穿,但是,如果你是商人的話,就不一樣了,你只能穿絹布衣裳。所以,商人即便是到了明朝,也依舊是不受待見的。

雖說商人不受待見,但是“墮民”就更加被人看不起了。作爲墮民,不僅不能夠正常的讀書識字,也沒有辦法和漢人通婚,還不能離開自己的聚集地,只能被遺忘在那裏,不被人想起。所以,相比之下,還是“墮民”更加不幸。但是,在墮民的聚集區,也出現過很多優秀的人。

例如,被譽爲“江南美猴王”的章宗義,就是“墮民”的出身。

隨着時間的推移,紹興及其周圍的墮民區,在19世紀30年代的時候,墮民人數達到了10000餘人,其中紹興地區就有1106人,周邊的地區例如奉化,也有2000人左右。自從南宋滅亡的時候起,祖祖輩輩就一直在這裏。他們在其他平民百姓面前,都要低人一等。後來,雖然也有過廢除“墮民”的法令,但是,已經根深蒂固的風俗,還是對他們這個羣體看不起。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就再也沒有了“墮民”這種說法了,墮民也算是真正活出看自我。自那時候起,社會主旋律一直都是自由和平等,人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也不用封建教條的影響在時代的侷限下委曲求全了。

人,生來便是平等的,所謂的三六九等,也都只是封建時代產物罷了,最終,還是會隨着社會的進步發展,化作雲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