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當中有這樣一幕,女權代表何香凝來到蘇州河南岸的租界中,觀察了四行倉庫孤軍對日軍的作戰。當她看到勇士們身綁手榴彈一個個跳向企圖鑿開牆壁安裝炸彈的日軍時,感嘆道:“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很多觀衆可能不瞭解,在歷史上何香凝跟四行倉庫保衛戰有何關聯,爲什麼電影中會出現她的鏡頭呢?

何香凝

何香凝是國民黨內的左派代表,早年就跟隨孫中山參加革命活動,1924年擔任國民黨婦女部部長,極力推動婦女解放運動。她不僅僅是一位女權活動家,更有非常強烈的愛國精神和反抗意識,對日本的入侵行爲非常尤其痛恨,在這方面比許多熱血青年更爲強烈,大有巾幗不讓鬚眉之勢。

在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之前,她寫了一封信並連同一件女褂子交給張治中,要他傳達黃埔學生和將領。張治中是當時中央軍校的教育長,負責培養中國軍事人才。在信中,她做了一首詩,痛批“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的軟弱:

枉自稱男兒,甘受倭奴氣。不戰送江山,萬世同羞恥。

吾儕婦女們,願往沙場死,將我巾幗裳,換你征衣去。

姚晨劇照

送將領女人衣服在歷史上是出現過的。公元234年,諸葛亮率10萬大軍出斜谷伐魏,與司馬懿對陣五丈原。但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興師動衆,糧草補給困難。於是想到一個激將法,派人送了一件女人衣服到魏營,意在羞辱司馬懿膽小不敢出戰。司馬懿向以能忍著稱,他收到衣服後並不生氣,反而穿上衣服到外面跑了一圈故意讓諸葛亮看到。最終諸葛亮星落五丈原。

當然何香凝給張治中送女衣並非諷刺羞辱,而是借諸葛亮之典故激勵黃埔學生和將領積極抗日。張治中收到信件和衣服以後,深受震動。

淞滬抗戰爆發以後,當時駐防在淞滬地區的蔣光鼐19路軍奮起抵抗。中央卻無動於衷,一面寄希望於國聯調停,一面又想借日本人之手削弱19路軍力量。軍政部長何應欽曾致電蔣光鼐,要求其“儘量避免擴大沖突”。在淞滬會戰爆發前期,如果中央軍積極增援,中國軍隊可以用兵力優勢彌補武器劣勢,將日軍趕下海。然而機會稍縱即逝,日軍火速增援,19路軍則孤軍混戰。

張治中

2月初,蔣介石到浦口,張治中前往迎接。並向他建議:“我們中央的部隊必須參加淞滬戰鬥纔好,如果現在沒有別的人可以去,我願意去。”蔣才同意讓軍政部長何應欽調派87師、88師編成第5軍,由張治中任軍長,開赴淞滬戰場歸蔣光鼐指揮。只可惜中日軍事實力懸殊,增加兩師兵力也於事無補。淞滬抗戰最終以中國戰敗簽訂恥辱條約結束。

在淞滬抗戰期間,何香凝積極奔走,聯絡各方要求中央出兵增援。組織婦女爲將士們縫製衣服,並和宋美齡一起創辦傷兵醫院,收治傷員。一天之內就籌設了10個傷兵醫院。她號召各界積極捐款,甚至還出售自己的字畫,用以支持前線抗戰。除了上戰場殺敵之外,做了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期間,她又和宋慶齡親赴到前線慰勞將士。

淞滬會戰

然而就在淞滬抗戰失敗沒多久,蔣介石推行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調集大軍發動第四次“圍剿”。何香凝悲憤至極,發表《“一二八”後寄黃埔學生》,痛批黃埔學生:“問君入學何所求? 爲民族生存殺敵。數年來,辜負了你,供內戰犧牲,虛僞功績,無分友敵。”

“七七事變”爆發以後,她組織成了中國婦女抗敵後援會,號召大家:“參加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工作。”及至淞滬會戰爆發,張治中作爲第九集團軍司令再次領兵出征,她也再次致電張治中勉勵:“凝以抱病之軀,只能勉盡後援工作,未克力疾前往,隨諸君之後,共嘗甘苦,然精神固與諸將士同在也,臨紙不盡,祝爲國努力。

宋慶齡與何香凝

隨後,她又開始積極奔走聯絡組織抗戰後援。她在復朱家驊夫人函中表示:“惟我婦女雖不能枕戈待旦,衝鋒殺敵,而對於疆場上之戰士,亦應盡力幫助,故飢者我當爲之食,寒者我當爲之衣,傷病者我當爲之醫治。”1878年出生的何香凝此時已經快60了,仍然爲國操勞,其熱血志氣絲毫不輸年輕人。

看到這裏,有人會問,何香凝爲何如此關注黃埔軍校的將領,這些人會被她影響嗎?其實何香凝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國民黨元老廖仲愷的夫人。黃埔軍校就是在廖仲愷積極奔走之下,由蘇聯人幫助創辦的。他長期擔任該校黨代表,黃埔系的學生對他非常尊敬,所以平時都尊稱何香凝“師母”。這一點在《八佰》中也有體現,88師參謀長張伯亭正倚在牆上觀察四行倉庫戰鬥時,看到何香凝到了立刻站正姿勢。除了演員年齡稍顯年輕之外,劇組還是在歷史資料上下過功夫的。

淞滬會戰期間,婦女代表到前線慰問

至於《八佰》中爲何會出現何香凝,有何用意呢?其實這個也很好理解,《八佰》主要表達的是全民族的覺醒,大家從一開始漠不關心,抱着看戲的心態,認爲戰爭不會影響到自己。到最後大家都積極投入到抗戰當中去,盡力奉獻自己的力量。這其中有教授、有黑幫大亨、有無名路人等等。何香凝作爲婦女代表,出現在這個場合正是爲了烘托全民族抗日的主題。

不僅如此,她還是黃埔系的“師母”,當時在四行倉庫當中戰鬥的將士不少都是黃埔畢業,比如團附謝晉元、營長楊瑞符、機槍連長雷雄等。而且,歷史上何香凝確實到過河對岸的租界中觀察戰鬥,並且還給謝晉元寫了一封信,讓他傳達了四行倉庫勇士,信中寫道:

我在報上看見你們英勇豪壯的氣概,使我感動、流淚,但是等我跑到橋邊,卻又不能通過,只有靜穆地向對岸注視,遙寄我滿腔虔敬親愛的熱忱。你們每一個人,都已充滿了孫總理和廖黨代表的革命精神犧牲精神,不論是成功或成仁,都可以俯仰無愧了。殉國的將士,將因爲你們而愈偉大,前線的將士,將因爲你們而愈英勇,全國同胞將因爲你們而愈加團結,國際人士也將因爲你們而愈能主張正義了。我已設法送給你們些救傷品和食品,聊表心意,盼望你們奮戰苦鬥,犧牲到底。

一直以來,何香凝對於黃埔學生都非常關注。一方面學生尊其爲師母,她認爲自己有教導她們的責任。另一方面,這所廖仲愷一手創建的軍事學校培養了大量軍事人員,不論是在對內或者對外戰爭中他們都是絕對主力。只能不斷鞭策和激勵他們,讓他們爲國家和民族做出積極貢獻,而避免成爲某些人爭權奪利的工具。尤其是在抗日救亡方面,她一貫的立場就是要求堅決抗日,反對內戰的,並以實際行動組織婦女參與支援抗戰活動。這也是她備受後世尊敬的原因。

參考資料:

1、《張治中回憶錄》張治中;

2、《雙清文集》廖仲愷、何香凝;

3、《從九一八到七七事變》文史出版社編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