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佔領了沿海大部分地區,唯獨福建是例外。從這一點我們能清楚的看明白,不是隻有古代福建是兵家不“爭”之地,在近代福建還是兵家不“爭”之地。解放戰爭時期,福建也是和平解放,校長和管理員都不願意在福建打。自古以來,福建就是多匪亂而少戰事。原因是福建在軍事上的地位十分尷尬,有點類似於“雞肋”的感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碩大的地盤不要怪可惜的,但是要了的代價又比較大。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因素有多方面,地形、不爭霸都是其中之一。

不願意看長文的可以先看結論:

1:多山、少地、少人,攻打下來的價值不大;

2:多山,少路、民風彪悍,攻打的難度極大。

下面是展開分析

1:福建的地形地貌

福建陸地面積12.14萬平方千米,但是有百分之九十是丘陵、山地地貌。好傢伙,別人家都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整了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這種地貌會有什麼影響?這種地貌的最直接影響就是產糧不足、人口少、經濟差(侷限古代小農經濟,現代化經濟福建並不差)。

2018年國家統計局發佈了全國各省糧食產糧的公告,其中河南播種10906千公頃,總 產糧6649萬噸;福建播種834千公頃,總產糧499萬噸。福建的面積是12.14萬平方千米,河南是16.7萬平方千米,土地相差4萬多平方千米,但是糧食產量確實天壤地別,福建還不足河南的零頭。在古代是農耕經濟,糧食產量決定一個省份的強弱、重要程度

河南作爲中原,其糧食產糧遠勝其他地區,成爲了“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而福建作爲貧瘠地區,其糧食產糧遠遠弱於其他地區,所以成了“兵家不爭之地”。地形地貌的影響的問題很多,比如省份重要程度、省份攻打難度。福建的地形地貌就註定不會有什麼高產量,所以也就不重要了。

如果福建容易攻打的話,那麼還是可以順帶佔領的,但問題就在於福建也還不好攻打。俗話說的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你打福建需要運送糧草吧,你知道“閩道”有多難嗎?蜀道難於上青天,閩道難於上九天!山嶺高,山路長,半世光陰路上忙。這是閩道最好、最直接的描述,艱難險阻,普通人過都難,更別說開闢糧道了,簡直就是癡人說夢。當然,如果真要有人想要花大代價開闢糧道,然後攻打福建,我只能說沒有十年腦血栓幹不出這事(此處不接受擡槓,可能會有人拿現代福建路修得多好來擡槓,但是古代、近代都不具備在福建修路的條件)。

打下來的價值不大,打下來的難度還非常大,這就比如雞肋,你喫起來肉不多而且啃起來還有可能磕掉你倆顆大門牙,扔了又怪可惜的,畢竟這麼大塊。總之地形很大程度影響了福建的發展,雖然在現代福建發展起來了,但是農業仍舊沒有發展起來。我們把現代的成就摘了,再看福建,你還是覺得咋看咋不划算。

2:福建“不爭霸”

四川和福建是一個鮮明的對比,蜀道、閩道都難,爲什麼歷代王朝都要克服艱難險阻去征服四川?迴歸到糧食產糧上的問題,四川的播種面積6266千公頃,3494萬噸,和河北、陝西、遼寧、吉林、江蘇的數據都差不多,雖然算不上第一梯隊(黑龍江、河南這種超過1千萬公頃的產糧大省),但也是第二梯隊了,要好很多。很多人聲稱四川是天府之國,必須征服,其實王朝征服四川的慾望並不是很大,當年劉邦也不願意去四川。

劉邦是靠着關中崛起的,不是四川。劉備就有一個四川,結果怎麼樣?大漢夢直接被打得稀碎。征服四川的原因是四川容易鬧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四川大規模農民起義高達100多次,14次建立政權,是歷朝歷代都頭疼的省份。“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就已經說明白了,這地方容易亂、不好打,一般都是最後啃的硬骨頭。

但是福建不一樣了,福建和不抵抗將軍的做法不一樣,但是又和喜歡鬧騰的四川人不一樣。如果要是像不抵抗將軍那樣,敵人揮揮槍桿子就被嚇得屁滾尿流,那福建早就被征服了。當年日軍侵佔福建臨時省會(永安),被彪悍的福建人民一頓暴捶。最後考慮到攻打的難度和回報不成正比,日軍也就沒再侵犯福建。而福建也不像四川那樣熱愛建立政權,基本上天下差不多要定的時候,福建就接受易幟。

當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其他地方都是推行郡縣制,直接派遣郡守、縣令整改土地,但是唯獨福建不一樣,仍舊實施羈縻之策,大概意思就是福建認可秦朝的統治,但是當地的土司自行管理。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統其兵、世襲其職、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就是靠這種拉攏,福建每次都接受中原王朝的統治,但是中原王朝還是做出一定的利益割捨的。福建沒有爭霸天下的想法,所以不會被針對、肢解。四川不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嘛,漢中、重慶都被分出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