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的玩具被搶,其實現在部分家長已經不是特別在在意,他們會認爲孩子之間爭搶個玩具很正常。當然,也有很多家長會有擔心,認爲孩子的玩具經常被搶,是孩子軟弱的一種表現。

遊戲:最好的治癒方式

熙熙媽媽就曾經因爲熙熙的玩具總是被搶,搶完後她只知道蹲在那裏哭而苦惱。其實對於幼小的孩子,遊戲是最好的方法。當時我首先跟熙熙玩角色置換的遊戲,讓她扮演搶玩具的小朋友,我演被搶的小朋友,當熙熙搶走我的玩具的時候,我會說“那個是我的”,熙熙不還給我,我就哇哇地哭起來。

玩了幾回之後,我發現每次到我哭之後,熙熙都看着我,不知所錯,甚至有些害怕,把玩具就輕輕地放下了,玩的興致也不大。我就意識到雖然這個遊戲能幫助熙熙釋放被搶後難過的情緒,與熙熙來說不是特別適合,所以接下來我就更換了一個遊戲,我呢?雙手緊緊地抱着一個娃娃,她過來給我搶走,每次我都會看似很艱難地抱緊,然後最終都會讓她把玩具搶走,我發現這個遊戲她很喜歡,而且她搶的過程中,還會加上我上個遊戲的臺詞說“這個是我的。”

後來,和熙熙一起玩,當其他小朋友拿了她的玩具,我看到她會說跟小朋友表達說“那個是我的”,或是跟媽媽說“媽媽,讓小寶走好吧,他拿我的玩具。”同時,她也有耐心地聽我們說“你特別喜歡這個水晶玩具,我陪你一起玩這個。小寶只是想玩你的玩具,他不會把你的玩具拿走,那個讓他玩玩好嗎”。熙熙理解後,快樂地玩耍,不再糾結小寶是否有拿她的玩具。

不介入:讓孩子自己解決

其實孩子之間爭搶玩具,真的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只要兩個孩子沒有因爲這個事情有很大的情緒起伏大哭大鬧或是發生肢體衝突,家長無需介入,這也是孩子嘗試人際交往的一種方式。

讓孩子們自己解決,也許你會看到孩子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我拿這個玩具跟你交換好不好?”、“下一次讓我玩好不好?”、“在你家聽你的,要是在我家就聽我的。”、“我讓你玩,你在學校要和我玩”……不管哪一種,都是孩子自己的策略,放手給孩子,這些他早晚都會學習或體驗到。

介入:開啓孩子的智慧

當孩子出現困擾,例如熙熙只知道哭,那時再提供幫助,這個幫助,你用遊戲也好,用啓發式提問“我們一起想想可以怎麼辦?”和孩子一起頭腦風暴也罷,一定要記得,我們的落腳點是讓孩子開啓孩子的智慧,讓孩子看到解決這個事情的多種可能性,就像上面跟孩子的表達“那個是我的”,尋求大人的幫助“媽媽,讓小寶走好吧,他拿我的玩具。”或是“我讓你玩,你在學校要和我玩。”

孩子被打也好,爭搶玩具也罷,其實我們大人首先都要清楚一點,這個首先是孩子之間的事情,我們可以心疼孩子,也應該做孩子的智囊團,但具體怎麼做,依據孩子的情況而定,所有的原則都是讓孩子自己有能力感,讓孩子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