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崑山有個邢永恆,是個建築師,2016年的時候,他租下來一塊地,在那裏建起了民宿,當時想着容易,沒想到花了三年時間才建好。到了2019年年末,又碰上了疫情,所以直到現在也沒營業。

這三年時間,爲了建造這民宿,邢永恆花光了所有的積蓄,還四處向人借錢,後來又把自己原在上海買下的別墅給抵押了,夫妻倆人帶着三個孩子來到崑山過起了鄉村生活。三個孩子在就近在崑山找了學校上學。

最終,民宿建好了,共有2畝農田,6棟房子,3個院子,自此,邢永恆每天清晨,很早就出門,到田野山間去轉一圈,喝茶,打坐,爬山,生活狀態與在上海時完全不一樣了。

這個地方叫計家墩,離上海市中心大約有一小時的車程,村子完全被水包圍着,邢永恆是一個建築師,有自己的設計公司,在生意場上做得風生水起,時間一長,感覺到壓力越來越大,與孩子們交流越來越少,家裏的全職太太也對他有了些意見,爲了尋求改變,爲了給孩子們一個更加廣闊的天地,夫妻倆決定到鄉下去建造一個家園。

在崑山錦溪鎮,邢永恆對這小山村非常中意,這裏有藍天白雲,有田野和樹林,門前還有一條小河,全都是自己想要的場景,決定造房的選址就定在這裏。

對於一個長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來說,能擁有這樣一個4畝多面積的天地是非常奢侈的。

這6棟房子共有10間客房,還有一個茶室,從建造開始這三年,邢永恆也不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建造中沒錢時就去賺,賺不夠就去借,最後把在上海的獨棟別墅給抵押出去,纔算勉強完工,粗略估算下來的話大約花了1000多萬元。

這6棟房子呈一個合院的形式佈局,有三個不同的落差,從一扇老木門推門進來,迎面一個照壁,是一塊天然的峯石,還有一個小水池,可以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整個院子用青石板鋪地,沿階梯上來,中心有一棵桂花樹。

穿過一條路面後,可以看到一大片田野。路旁佈置了一些石頭,再遠些有一個小湖面,依湖建有兩個亭子,坐在屋內就可以感受到無邊的田園風光。邢永恆另外又租下2畝農田,種了一些蔬菜。

6棟房子中有一棟土坯房,房子還有一個天井,基本上都保留着原來的狀態,邢永恆將這裏打造成了一個茶室。在地下還有一個酒窖。

許多人看到這幾棟房子時,都以爲是老房子經過修繕改造的,其實不是,邢永恆從老家拉來40噸山土,並從自己祖父家的老宅中搬來一些石頭,70歲的老父親帶着工人,用原始的蓋房方法蓋起來的。

多年前,邢永恆就開始收集一些古傢俱,主要都來自於蘇州與山東那邊,收集的這些傢俱在這裏便都派上了用場。這些古樸的傢俱,都很特別,用起來也讓人感覺非常舒服。

院子裏還種有好幾棵樹,都是從別處移栽過來的,有青櫸樹、桂花樹、柿子樹,還有一棵很大的香樟樹,當這棵香樟樹落在院子中時,突然覺得整個院子都活了。

6棟房子只有10間客房,邢永恆想,在鄉村就要有一種遼闊感,時光很慢,人能停下來,感受陽光,感受不同的氣象變化,所以,這裏的房間都很大,公共空間很多,幾乎佔用了一半面積。

建造時,邢永恆的父母都過來幫忙,父親親自帶隊施工,母親幫忙做飯,邢永恆說,自己也於心不忍,但爲了能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沒有退路時,家人給了巨大的支持。

現在,父母也都呆在這裏,每天逗鴨、逗鵝、餵魚,照顧孩子們。三個孩子每天在這裏追逐、玩耍,感覺比在城市中更爲開心快樂,偶爾孩子們也會帶着城裏的小朋友來玩,在整個村子裏閒逛,還經常找不到人。

每天天一亮,邢永恆便起牀到院子裏去晃一圈,田野中逛逛,與之前在上海時的狀態變得不一樣了,有些難應付的問題也不再像以前那樣一定要怎樣,泡個茶,打個坐,可能忽然就想通了,人也變得沒那麼急躁了。

爲孩子選怎樣的學校,是很多家長都糾結的問題。但搬到這裏以後,選離家最近的、最便宜的學校,是夫妻倆的擇校標準。

最開始的時候,夫妻倆對於孩子的教育存在着分歧。搬到這來以後,倆人達成統一,與其他許多別的家長不一樣的是,他們選擇近的,便宜的學校上學,孩子們也不玩電子產品,家裏也沒擺電視,夫妻倆只是陪着孩子們下棋,畫畫,或是到田野裏去摘菜,散步,作息時間變得非常規律。

來到鄉下之以後,許多以前的同事來拜訪他,都被這裏美麗的風景給吸引,紛紛感嘆,老邢的逃離是對的,自己還在上海拼命加班,而老邢怎麼這麼厲害,只40歲便過上了這樣的退休一般的生活。

現在,邢永恆每隔兩週便去一趟上海的公司,他認爲,與城市保留一些距離,又保證一些聯繫,才更能感覺到城市與農村中不一樣的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