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征軍籌備階段,國軍統帥部抽調了一部分部隊,前往滇緬邊境地區駐紮。其中既包括滇軍六十軍,也包括中央軍的幾個部隊,比如第二軍、第八軍、五十二軍,這些都是中央軍嫡系部隊,軍長都是清一色的黃埔軍校畢業生,其中就有71軍。此時的七十一軍下轄三個師,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和三十六師。

第一期遠征軍潰敗回國之後,七十一軍奉命緊急趕往前線,搶先佔領了怒江邊上的高黎貢山陣地,擊退了日軍進攻。這時候的軍長是黃埔一期生宋希濂。之後,遠征軍在這一帶的部隊逐步增加,就逐漸被改編爲兩個集團軍,一個是十一集團軍,宋希濂任總司令,另一個是十五集團軍,原五十二集團軍軍長關麟徵任總司令,都是黃埔一期生。

宋希濂的七十一軍名氣很大,淞滬會戰一開始,在一線堅守陣地的三個主要的師,就是這三個德械師。淞滬會戰尚未結束,校長就給三個師的師長王敬久、孫元良和宋希濂分別升官,一人一個軍的番號,分別是七十一軍、七十二軍和七十八軍。但實際上,這個時候這三個軍都是空架子,三位軍長手上的兵力,還是隻有各自的那一個師。

南京保衛戰之後,三個德械師裏,孫元良因爲帶頭逃跑,戰後被撤職,只有三十六師相對完整,所以逐步將三個師合編爲一個軍,也就是七十一軍,以宋希濂爲軍長。此後,宋希濂率領這個殘破不全的軍,在富金山之戰中重創日軍,讓這個軍向下墮落的速度有所放緩。所以,雖然名義上七十一軍首任軍長是王敬久,但真正帶起來,實際上是宋希濂。

即便如此,在這之後,宋希濂最爲信任的也仍然是三十六師。他當七十一軍軍長的時候,三十六師就受關照,也是他最爲倚重的一個部隊。因此,在他升任十一集團軍總司令的時候,他也不願意把三十六師交給其他人,一定要自己抓在手裏,於是向軍委會建議,將三十六師從七十一師的編制中調出來,變成了獨立師,由集團軍司令部直接指揮。

在遼瀋戰役中,也有一個著名的獨立師,也就是所謂的趙子龍師,獨立第95師。這也意味着,這個師在這個戰場不隸屬於其他軍,而是一個由戰區更高指揮層級指揮的部隊。在之後進攻塔山的作戰中,它一開始由五十四軍軍長闕漢騫指揮,侯鏡如到達之後,改由侯鏡如指揮,但它既不隸屬於五十四軍,也不隸屬於六十二軍,而是由兵團直接指揮。

從這裏就可以看出,所謂獨立師,就意味着他是由更高級別的指揮機關直接指揮的,而不隸屬於對應的上一級指揮機關指揮。另一個歷史上比較著名的獨立團就是葉挺獨立團,葉挺獨立團就是由軍部直接指揮的,而當時北伐軍正常的作戰序列應該是軍師團,他的上一級是師,但葉挺獨立團不隸屬於任何一個師,由軍部直接指揮。

相應的,在師旅團編制序列之下,有些團不在旅的編制之下,直接由師部指揮。有些情況下,旅部也有直接指揮的獨立營。而在很長一段時期,幾乎每個省都有一個不隸屬於野戰軍的獨立師,比如在對越作戰中出現的廣西獨立師,就意味着他是由廣西自治區軍區直接指揮的,不隸屬於其他軍。

當然,在戰爭年代,情況比較特殊,尤其是紅軍在改編爲八路軍的時候,一時無法編入三個師或者旅、團的部隊,就會編爲獨立的單位,但在指揮體系上,他也經常由對應的上級單位直接指揮,編制也經常就在對應的上級單位之下。比如《亮劍》中的獨立團,就是由三八六旅指揮的,而不是由一二九師師部直接指揮,就是因爲當時八路軍的番號少,而部隊比較多,所以只能用這種正常序列之外的番號。

也有些是臨時變通的情況。比如同樣是在《亮劍》裏面,黑雲寨的謝保慶一開始被孔捷的新二團收編,孔捷給的番號就是新二團獨立大隊,這就是一個過渡性的番號,意味着這是一個營級的單位,但還達不到正規部隊的要求,所以先改編爲獨立大隊,經過一段時期的改造之後,再進入正式的編制序列。只是後來黑雲寨被李雲龍剿滅了,那就沒有了。

《永不磨滅的番號》當中,李大本事的部隊一開始就是游擊隊,屬於地方遊擊武裝,之後經過反覆爭取,纔得到了一個獨立大隊的番號,這就意味着,要比地方游擊隊提高了一個層次,離正規軍更進一步了。如果經過一段時期的擴充和發展,人員和裝備能夠達到正規軍的要求了,就會先進入軍區的地方部隊,然後再進入野戰軍序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