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怎麼叫孩子都不回家,媽媽賭氣將娃扔下自己走,賭贏了也失去了娃

在中國,每年有超過71000名小朋友會因爲意外而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意外傷害是14歲以下小朋友的主要死因。

陪着孩子長大並不容易,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些家長會選擇耐心的陪着他們長大,而有些家長則是選擇暴躁育兒。

心情不好的時候會打罵孩子,家長和孩子意見不合的時候,從不聽取孩子的意見,總是一副自己全對的姿態。

其實有的時候,家長的怒吼只是能讓孩子害怕,但是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這和強扭的瓜不甜是一個道理,不甜還扭它幹嘛呢?

媽媽和孩子賭氣將其扔下

鄰居黃女士家裏發生了一件比較悲傷的事情,有一天孩子們在小區附近的公園一起玩耍,到了要喫飯的時間,黃女士想要叫孩子回家喫飯。

黃女士好說好商量的哄娃回家,但是孩子沒有玩夠想再玩一會,在孩子的軟磨硬泡下,黃女士同意了,並且答應最後十分鐘,玩完後必須回家了。

孩子答應的很爽快,但是到了時間就要耍賴,經過幾輪的鬥智鬥勇後,黃女士失去了耐心,對孩子說:“你回不回家?不回家我回去了,你自己在這玩。”

孩子剛開始也沒有在意,並回應着再玩一會,隨後黃女士選擇起身離開,孩子看見這一幕有些着急了,媽媽走了怎麼辦呢?

孩子追着媽媽跑,但是媽媽已經走了很遠,孩子邊哭邊追媽媽,一不小心從樓梯上滾了下來,孩子口鼻流血,周圍的人突然高聲呼救,黃女士回頭才發現是自己的兒子。

賭氣賭贏了,最後輸了孩子

看見孩子這種情況,黃女士趕緊打電話找救護車,但是由於孩子太小,從那麼高的樓梯上滾下來,身上多處骨折,送到醫院的時候,已經搶救不過來了。

黃女士在搶救室門前大哭,這時孩子的爸爸和爺爺奶奶也趕了過來,不知道爲什麼一個小時前還好好的,現在就這樣失去了孩子。

黃女士自責的說道,都怪自己和孩子賭氣,如果不是自己賭氣把孩子扔下,孩子就不會自己追出來,結果賭氣是賭贏了,但是再也聽不見自己娃叫媽媽了。

失去親生骨肉的感覺是很悲痛的,後來黃女士再也沒有去過那個公園,周圍的人也不敢觸及她心底最柔弱的地方,小區裏有孩子的人,都不會在她面前提起孩子了。

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用這幾招比較有效

1)提前約定

雙方可以在出門玩之前約定好玩耍的時間, 以及在玩耍過程中,不能出現哪些行爲,如果孩子不同意,那麼家長有權不帶孩子出去玩。

如果孩子同意了,但是在玩耍的時候又反悔了,家長可以選擇先讓他玩,回家後對其進行批評與懲罰。

2)用更好的條件開導孩子

其實小朋友們貪玩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家長給孩子立好規矩,如果真的遇到孩子特別喜歡的遊戲時,家長可以承諾之後再帶他來。

家長可以和孩子講清楚現在很晚了,給你最後十分鐘的時間收拾自己的玩具以及心情,之後我們要去喫好喫的、下次放假可以再來玩。

任何情況下平復心情都是需要時間的,家長不要突然間的讓孩子停下游戲,應該給他們一個適應的過程。

爲什麼更好的條件會讓孩子更聽話? 比如你丟失10塊錢,你會很失落,這可能是你的一頓午飯錢,但如果你在往前走 ,撿到50元,你會忘記你丟錢的悲傷。
這個道理很簡單, 因爲50塊錢比10塊錢對你來說你更有用,在失去的同時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所以你不會沉浸在丟錢的悲傷中,甚至會想丟的真好。

小島今日話題: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發現孩子不聽話,會選擇將他一個人留在陌生的地方嗎?還是會選擇把孩子帶回家教育?

孕育島,一個專業的孕產、育兒團隊,多平臺優質創作者,關注我,孕期營養健康、孩子成長教育,給您專業指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