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完人,孩子也一樣。

今年暑假的一天,我帶着孩子去一個同事家做客。同事是一個極其懂禮、好客之人,他也有一個和我孩子同齡的孩子。兩個孩子雖然不熟,但年齡相仿,很快便成爲關係不錯的玩伴,打打鬧鬧,好不熱鬧。

沒過多久,正當我和同事兩人聊得正開心的時候,兩個孩子卻是突然發出了爭吵聲。我們兩人趕緊跑上前去,察看個究竟。原來,卻是兩個孩子都同時想要玩滑板車,只是滑板車只有一個,兩人都想要搶先玩,因此爭執不下,鬧得滿臉通紅。

見此情景,我和同事兩人都趕緊去勸說自己的孩子,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懂事地謙讓一下。誰知,兩個孩子竟是都“魔怔”一般,反正就是不鬆口,哪裏還有之前那樣友好的樣子。最後,在我和同事兩人耐心地勸說,加上零食玩具的“利誘”下,兩個孩子終於同時放棄了爭搶滑板車,重歸於好。

其實,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來講,對於兩個孩子的表現,倒也無需太過在意。畢竟,孩子年紀還小,對事情的判斷還不能完全符合成年人的思維,所以出現互不相讓的爭搶也無可厚非。只是,作爲父母一定要正確看待這種現象,切不可以自己的想法來評判孩子的對錯,甚至因此把孩子責罰一番的話,就更是不可取的行爲了。

對於這種問題,父母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進行綜合判斷,採取符合孩子處事方法的應對策略,用孩子聽得懂的話去引導他,積極改變不科學、不合理的教育方式,萬萬不能夠以一個“完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畢竟,就連父母自己也不可能做一個毫無瑕疵的完人,孩子又怎麼可能做到呢!

對於這樣的問題,父母一定要在加強理解的基礎上,儘可能地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取得孩子的認同感,再以此爲契機進行適當的教育。

具體來講,可以參考以下三點做法。

1. 不要擅自替孩子做主。

一般來說,孩子和成年人一樣,都是愛面子的。遇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會變得很有主見,甚至到了偏激的程度,就好像我和同事的兩個孩子一樣,原本還相處和睦,不久便翻臉爭搶起東西來。如果當時在同事家中,我不顧及孩子的臉面,直接強迫他放棄滑板車,肯定會有效果的,但孩子卻會難免哭鬧一番,最終反而使氛圍變得更加尷尬。

所以,作爲父母在遇到這樣的情況以後,一定要堅持同孩子進行平等溝通,千萬不要以家長的身份和權威去威逼自己的孩子,擅自替他做出決定,特別是與孩子真實想法相反的決定,長此以往,極有可能讓孩子變得叛逆,不服從管教。

2. 不要以命令的口氣要求孩子。

孩子的成長來自於生活中點滴的積累,當他們每次與同齡人發生爭執時,其實同樣也是一次難得的摸索和實踐的機會,如果這樣的機會利用得好,就會讓孩子在與他人的接觸中取得一些新的進步。所以,當孩子在與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時,父母要做的其實更多的是進行側面引導,而不是隨時插手干預。

特別是有的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喫虧,但凡自己的孩子可能與別的孩子發生爭執時,都會極力進行阻止,甚至用命令的口吻去要求孩子放棄。久而久之,孩子便會變得膽小、怯弱,不敢再與其他小朋友進行交流,從而也缺少了必要的成長和進步。

3. 不要漠視孩子的負面情緒。

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是受到批評以後,難免會產生負面的情緒。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負面情緒視而不見,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受重視,反倒會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一些性格偏執的孩子,甚至會因此而做出一些讓家長後悔不已的傻事。

這個時候,父母一定不要掉以輕心,而是要及時瞭解孩子負面情緒產生的原因,並且有針對性地採取化解的辦法,讓孩子及時恢復正常的心理狀態,並以此來磨礪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