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把“你壓到我頭髮了”評爲2020年最讓人羨慕的一句話——又有性生活,又有頭髮,誰不檸檬呢?

擁有一頭濃密烏髮,已經成爲當代年輕人的頭等大事。

根據衛健委2019年的調查數據,中國脫髮人羣已經超過2.5億。假如按照平均每人脫髮10平方釐米來計算,全國脫髮人士的謝頂面積總和,相當於整個鳥巢。如果在這麼大一片面積上種草坪,這個世界上將會多出35個國際標準尺寸的足球場。

頭髮的脫落也促進了植髮產業的蓬勃。“上午植髮,下午上班”的植髮廣告鋪滿了地鐵,但傳說中的昂貴价格,又讓人有些望而卻步。

本期,DT君就給大家算一算植髮這筆帳。想要獲得一頭茂密的頭髮,到底要付出多少成本?植髮行業是不是真的很賺錢?除了植髮,當代年輕人爲了緩解脫髮焦慮,還做了多少努力?

1植髮到底有多貴?

根據業內一組統計數據,2018年全國大約做了50萬臺植髮手術,手術金額超過100億元。保守估計,做一個植髮手術的平均花費超過2萬元。

我們先來簡單做個科普,植髮手術是如何讓人擁有一頭茂密頭髮的呢?

其實,植髮的“植”也不是“種植”的意思,而是“移植”。植髮並不能增加我們毛髮的總量,而是通過重新分佈排列我們現有的毛髮,在視覺上營造出一種美觀、濃密的效果。

在我們頭皮的不同區域,頭髮的“堅挺”程度不同,比如後腦勺上的頭髮就比髮際線附近的髮絲更不容易脫落。所以,植髮手術一般都要先找到一個安全供區,將這個“堅挺區域”的毛囊移植到其他區域。

目前,市面上有兩種主流的植髮方法——FUT (毛囊單位切取技術,follicular unit transplantation)和FUE(毛囊單位提取技術, follicular unit extraction)。

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FUT是通過切取後腦勺一條長而窄的頭皮組織,在顯微鏡下分離出毛囊單位。這一方式的優點在於,可以提供更多的毛囊單位,對於大面積脫髮人士來說更加適用。缺點則是,術後患者的後腦勺上會留下一條線性瘢痕 。

FUE,則是通過一種小直徑的環鑽打孔器切入皮膚來提取出毛囊單位。優點是創傷較小,不會留下線性的瘢痕,但也有幾個明顯缺點:1.能夠採集的毛囊單位有限,2.提取過程中容易損傷毛囊,3.手術過程耗時更久。

植髮的手術原理並不複雜,但考慮到如何讓術後效果更加美觀自然,的確是一門技術活。

植髮雖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是需要植髮的面積越大,移植的毛囊單位越多,自然就越考驗醫生的技術和能力,也就越燒錢。

植髮手術的計價方式,正是按毛囊單位來計算。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植髮的價格是每單位10元起。

10塊錢,看起來不多,但是有植髮需求的朋友,可都是幾千幾千個毛囊單位的移植。這樣算下來,隨隨便便就是五位數起步了。

當然,根據脫髮程度的不同,植髮所需毛囊單位的數量也有很大差別的。

如今最通行的“脫髮國際分級表”,來自經過多次修訂的Hamilton分類法(研究者Hamilton最早在1951年對雄激素性脫髮提出分類標準)。這一分級表將人們的頭髮狀況分爲七級,級別一到級別二爲青少年過渡到成年人的髮量,級別三至級別七對應了程度不同的脫髮,各位可以按照下圖對號入座。

以男性爲例,如果出現了級別三——也就是傳說中的“天貓”髮際線,植髮就需要移植1500-2000個毛囊單位。進入級別四,前髮際線和額角毛髮進一步後退,頭頂也出現明顯脫髮,那就需要2000-3000個毛囊單位了。

植髮所需要的毛囊單位,會隨着脫髮程度逐級猛增,直到達到最大限額提取的毛囊量,約爲5000-5500個毛囊單位。

要做一場完整的植髮手術,至少要花掉多少錢?大家可以對着自己的脫髮等級,簡單計算一番。

不過,以上價格僅供參考。畢竟現實中,也有朋友爲植髮付出了更加肉痛的成本。某知名植髮機構負責人,就在去年的一次採訪中提到,有消費者爲整頭植髮付出了36萬元,加上後續的生髮護髮治療,總費用達到了50萬元。

想要追求完美的頭髮,沒有最貴,只有更貴啊。

2植髮這麼貴,植髮機構是不是很賺錢?

一場植髮手術的價格就高達五位數,現在喊頭禿的年輕人這麼多,植髮機構豈不是賺得盆滿鉢滿?

帶着這樣的好奇,DT君又對植髮行業展開了調查。

植髮在國內的起步是在1997年。但在進入國內市場的近20年裏,一直都是個比較小衆的醫療項目。直到最近幾年,植髮行業才突然一躍成爲明星項目。

大概是人們“禿如起來”的需求增長比較迅速,引來了更多的注意,更多資本的投入成爲促進植髮行業蓬勃的重要因素。

2017年9月,雍禾植髮獲得中信數億元的注資。這是資本第一次進入大陸植髮領域。2018年年初,另一家成立十多年的植髮機構碧蓮盛,也拿到了華蓋資本5億元的戰略投資。

資本永遠是理性的。與競爭飽和的醫美項目相比,植髮行業目前的利潤率還是比較可觀的。

根據護髮社區平臺好頭髮創始人徐峯披露的一組數據,公立醫院植髮科室的利潤率能達到60-70%,私立醫院達到35-40%。

而大型連鎖植髮機構,由於營銷費用較高,利潤率稍低一些,但也有20%左右。儘管如此,這個利潤率也高於大多數醫美機構(上市醫美機構的利潤率基本都低於15%)。

同時,植髮行業的手術風險率也遠低於其他醫美整容項目。

不過我們也注意到,自碧蓮盛2018年年初拿到融資之後,截止目前爲止就再也沒有傳出植髮機構受到資本青睞的消息了。

主要還是因爲資本能進入的頭部玩家,玩的也不是很輕鬆。

從目前的市場份額來看,植髮行業的頭部玩家是民營連鎖機構,在整個行業內所佔的市場份額約爲35%。

想要擴大市佔率,頭部連鎖機構們需要在前期花費大量的推廣成本。一組行業數據顯示,植髮機構的營銷費用佔到了總成本的三成以上,行業獲客成本平均在2000多元/人。這也是爲什麼這些連鎖機構利潤率不佔優勢的最大原因。

其次,植髮行業的人力成本也居高不下。前文我們提到植髮手術的技術並不複雜,但十分精細。一場植髮手術耗時約在4-8小時,需要多個醫護人員配合完成。也就是說,一名醫生一天只能完成1-2個手術。

除此之外,植髮也算是個一錘子買賣。做完一次植髮手術,大家也不會再產生這個需求了。因此,消費者的消費頻次也比較低。

這樣看來,植髮行業雖然在一衆醫美項目中算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但也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麼賺錢。

3不植髮,我們在頭髮上花的錢就少了?

植髮機構們想要做大做強還得花不少功夫,但是關於頭髮的生意,可遠遠不止於此。

以DT君爲例,身邊去植髮的朋友還沒有那麼多,但是用過防脫洗髮水、護髮精油、發膜等各種養髮產品的朋友,遍地都是。

CBNData消費大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購買防脫洗髮護髮產品的線上消費者中,90、95後的佔比逐年提高。而且,人們願意爲防脫洗護用品花更多的錢。

而圍繞防脫髮的需求,常見的洗髮、護髮產品還只是最基礎的方法。在聚集了超過20萬組員的豆瓣小組“人人都有好頭髮 - 一起懟脫髮”中,網友們討論過五花八門的防脫產品和方法——從防脫食譜到育發液,從頭皮spa到藥物療法……

(圖片來源:豆瓣小組“人人都有好頭髮 - 一起懟脫髮”)

除了防脫,大家對頭髮養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小紅書上,搜索“頭髮”會出現高達200多萬條的筆記。“頭髮長得快的方法”、“護髮”、“頭髮顏色”、“頭髮蓬鬆”等相關筆記數量也都到了數十萬條。

人們對頂上這方寸之間的美觀度要求,變得前所未有的強烈。

而嗅覺敏銳的市場,也盯上了大家的頭頂生意,各種產品和服務開始興起。艾瑞諮詢總結過一份圍繞護髮、防脫的產業生態鏈:從基礎的洗髮水、食療到專業防脫的按摩儀、藥水再到專業護髮機構,最後纔是對付脫髮的終極方法——植髮以及假髮。

(淘寶上銷量最高的假髮產品多爲假髮片,買家們多是下單用於墊發,讓頭髮看起來更濃密一些。圖片來源:淘寶)

很難說,大衆消費者們到底是先被脫髮焦慮折磨,還是被頻頻進入視野的護髮產品廣告刺激到,才產生了對於好頭髮的強烈執念。

脫髮之所以能夠引起互聯網輿論環境中的廣泛共鳴和關注,它折射的其實是越來越普遍化的外貌和健康焦慮。在媒體的描述下,脫髮一方面等同於顏值下降,一方面又與“生活壓力太大”、“身體被掏空”劃上等號。

所以,也有社會學研究者認爲,脫髮可能是一個由消費主義所建構的困擾。

消費社會中,我們頭髮的濃密與否、美觀程度,越來越與外表氣質、自我認同產生聯繫,並受到消費文化的規訓。爲了維持完美的身體,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願意購買商品。

真正令人心酸的是,不管是植髮還是所謂的專業防脫產品,幾乎還沒有什麼消費品能夠讓我們的頭髮真正變得濃密。更別提各種未經科學驗證的生髮偏方了。

而且,我們就算克服了脫髮,還會有新的焦慮被製造出來。對於自我身份認同的急切渴望,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繼續引發各種“危機”。

所以,DT君還是想奉勸大家一句:

作 者 | 何書瑤

設 計 | 戚 震

編 輯 | 小 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