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人中,最喜歡歌詠月亮的是詩仙李白,但最優美的中秋詠月詩(詞屬於廣義的詩歌)卻出自詩神蘇東坡的筆下,這首詩就是朋友們非常熟悉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其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幾乎是每個中國人都知道的詠月名句。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寫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當時蘇東坡正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任太守,詞前小序可以作爲寫作時間的證明——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同時,這個小序還可以證明蘇東坡與弟弟蘇轍(字子由)彼此掛念,親密無間的深厚感情。

無獨有偶,蘇東坡筆下最神奇的詠月詩也是他們兄弟倆親密感情的見證者。這首詩就是他寫于徐州太守任上的《中秋見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羣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湧,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爲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是夜,賈客舟中放水燈。)

青熒滅沒轉前山,浪颭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

捲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惟楚老。(近有一孫,名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

此詩長達十四聯二十八韻,其中佳句不一而足,然而“誰爲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這一句就足以令其彪炳詩史,流芳百代,蘇子作品想象之神奇瑰麗,筆力之雄渾闊大於此可見一斑。

《中秋見月和子由》作於公元1077年。是年蘇東坡密州太守任滿後轉任徐州,而蘇轍亦離京赴離徐州不遠的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任職,於是兄弟二人在徐州相聚,共同度過了一段美好難忘的時光。從《中秋見月和子由》的標題來看,當晚是弟弟蘇轍蘇子由作詩在先,哥哥蘇東坡(名軾字子瞻)唱和在後,那麼,蘇轍的那首詩是怎樣的呢?有沒有流傳下來呢

實際上,蘇轍那個中秋夜寫的是一首詞,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中秋詠月佳作,而且他用的詞牌也是《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

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

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

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

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爲人留。

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

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寫於1076年的密州,蘇轍當時在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無緣唱和,於是就在第二年中秋弟兄相聚時補和了這首《水調歌頭•徐州中秋》,而蘇東坡讀後撫今追昔,意猶未盡,於是就有了《中秋見月和子由》這首長詩。

蘇東坡在密州創作的詩詞中,有三首特別突出,分別是:《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後人將其稱爲“密州三曲”。

蘇東坡的詠月之作中也有三首特別突出,堪稱“中秋詠月三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中秋見月和子由》之外,還有一首短小精悍的《中秋月》,就以其作爲本文的豹尾吧——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張恆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