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允許自己做白日夢吧!

作者|許添盛

文字整理|荔枝

編輯 | 麥田心靈

說到“做夢”,我想談論的第一種夢是白日夢。一般來講,我們說某個人愛做白日夢,大多數情況下都帶有一種貶義色彩。可是在賽斯哲學思想中,其實許醫師鼓勵大家有空就做一做白日夢。

我所說的“做白日夢”並不是空想,用心理學術語來說,是“自由聯想”。

你要以自由聯想的方式,允許自己做白日夢。因爲有脫離現實的部分,才能稱作夢想;完全貼近現實的想法不會被稱爲夢想。

如果你允許自己有做夢的能力,甚至有時候你可以有意地編織一個白日夢,你就正在進入所謂藍圖的層面。

這時,你知道這是一個夢想,你知道如何把這個白日夢做得栩栩如生,你也知道從這個白日夢中你能體會、感受到什麼。

不論落實與否,白日夢本身就是一種能量。如果你的白日夢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與現實做聯結,從而幫助你改變或修正一部分現實情況,讓你慢慢地放下一些固執己見的想法,那麼這就是一個有建設性的白日夢。

我雖然沒有看過類似成功學或教人如何成功的書籍,但是我大致上知道作者寫了什麼。這些書往往有三方面內容:第一,“你敢不敢做夢”;第二,“你敢不敢行動”;第三,“你能不能真的把夢想落實下來?”

一個具有成功特質的人,通常不會專注於負面因素或不可能的因素。他大多數時間看到的是“可行之處”,相信的是“所有困難都可以克服”。

一個會成功的人大部分是相信事在人爲的。他覺得自己能夠通過不斷地學習與成長來克服每一個困難。我從這個角度來告訴大家如何創造實相。

當然,這裏講的成功,不全然是世俗的成功,它也可以是一種生活精神、親密關係、親子關係的成功,法則都是一樣的:你有沒有開始允許自己有做白日夢的能力?

有時候你閒着也是閒着,你可以坐在那裏或躺在那裏,在半醒半睡時開始做白日夢。

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有一點點恍神或半夢半醒,你可能覺得自己正在腦袋裏編一個小說,你要允許自己去編織一些你渴望的白日夢。

當你在這樣做的時候,你就會慢慢接近實相的創造。因爲整個物質宇宙本來就來自於意念建構。物質生活中的每一樣東西,都是來自內在心靈藍圖的具體化。

當你越能夠清醒地、有意識地學會建構一個白日夢,建構一個你腦海中意念的情節、意念的組成,你就越接近自己生命的藍圖,你就越接近實相的創造。

可是我們從小到大,只要上課在恍神就會被老師打。我們的學校教育不鼓勵我們放空自己去“胡思亂想”;我們的父母也不鼓勵孩子們做白日夢。

一直以來,我們好像不能有閒下來的時候,必須總得是忙東忙西的。可是,我們不一定要這樣。

比如,我自己如果有閒暇時間,我就會泡一杯茶,寫寫日記;我也可能會在書桌旁發呆、胡思亂想一兩個小時,這樣做我會覺得很開心。

所以,請允許自己發呆,允許自己做白日夢。白日夢本身就有一定的建設性意義。

如果說白日夢是我們右腦的活動,而右腦掌管的是抽象與象徵,只有你的抽象與象徵表達出來了,你才能夠想辦法在左腦中把它落實。

如果你每天都在應付很具體的事物,你就會很辛苦。所以,我們要學習做夢的藝術,它可以讓我們回到建構實相的第三個步驟——“畫面”。

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讓自己做白日夢,有意識地在腦海中編織一個夢想、一個情節,或一個畫面。在想象力的世界中,在白日夢的世界中,你會重新感覺到創造實相的自由。

我的老師賽斯講過一句話:“如果人類沒有夢想着要登陸月球,人類就不會登陸月球。”所有的東西都首先存在於夢想的世界裏,而一個人一輩子最大的痛苦,就是失去了夢想。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找到自己的夢想,允許自己做做白日夢,逐漸接近實相的創造,進而創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1.有聲書:《富足人生的12把金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