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早已经根深蒂固,当八十年代最早一批“丁克”家庭出现的时候,理解的人少,质疑和批评的人多。现在快四十年过去了,最早的丁克家庭也基本步入晚年,那么,他们现在过得好吗?有没有后悔当时不要孩子?

第一种情况:很享受现在的二人世界,不后悔。

柳女士在大学里就认识了自己的丈夫,两人一见钟情,毕业后很快就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然而,双方的家庭都不殷实,考虑到年轻人要以事业为重,他们一致决定婚后暂时不要孩子。

“丁克”家庭:梁朝伟夫妇

奋斗七八年后,虽然还未真正实现财务自由,但他们也算进入了高薪阶层,妥妥的中产阶级。由于工作十分忙碌,两人聚少离多,偶尔能拼凑出一个假期,他们都十分珍惜,要么出国旅行,要么游历国内的名山大川,只羡鸳鸯不羡仙。

这种生活过久了,他们也不觉得家里有再增加一个人的必要,反而觉得目前的生活自由自在,十分符合理想。在征得对方同意之后,他们决定实行“丁克”计划。30多年过去了,夫妻二人几乎走遍了国内,玩遍了世界,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宝贵而美好的回忆。

柳女士表示,没要孩子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没什么后悔的。至于养老,“我们都有足够的积蓄,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第二种情况:没有要孩子,成为终生的遗憾。

张先生与李女士组建丁克家庭的原因比较简单,两人都受过高等教育,也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认为“丁克”家庭更能保障两人对彼此的关注,更能保障高质量的爱情生活。同时,由于童年时代的不愉快的家庭经历,让他们都对养育儿女十分谨慎,在感觉自己没有准备好之前,不愿意将小生命带来这个世界。

丁克家庭:周慧敏和倪震

这一准备就准备了快四十年。他们一度也动摇过,尤其在亲人朋友聚会的时候,看到他们儿女绕膝的情景,心中也不乏羡慕。在临近45岁的时候,他们尝试着想生个孩子,但由于双方年纪较大,没有成功。

这个失败的经历成为两人终生的遗憾。如今他们步入晚年,李女士身体经常有各种毛病,张先生不得不经常带着她往医院跑。每次看到陪伴病友的年轻人,李女士就会埋怨张先生:“都怪你当年心太硬,明明想要孩子还撑着继续丁克,现在累的还不是自己?”

张先生在一边默默无语。

二人世界的甜蜜

千人千面,但选择“丁克”的家庭,往往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怕影响事业,结果拖到不适宜生育的年纪。

2、为了自由,不想影响生活质量。

3、双方由于生理原因无法生育,又不愿抚养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

4、不愿承受怀孕、分娩和养育孩子的艰辛。

5、经济条件较差,不具备生育孩子的物质条件。

丁克晚年的挑战

但是不管怎样,选择“丁克”的家庭,往往要面对以下的挑战:

1、是否能够接受年老时没有子女陪伴的境况?人老了就是一个身边认识的人逐渐离世的过程,生活圈子被动缩小。一旦亲朋好友日渐凋零,身边又没有下一代的陪伴,如此晚年,能否继续保持愉悦的心境?

2、是否能够解决自主养老的问题。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你的养老金是否足以在你年老时保证比较体面的生活?除了部分早已实现财务自由的人之外,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都很难确切回答。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子女事业有成,晚年的生活是不是也能更有保障呢?

3、是否能够从容面对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压力?

丁克虽然是一种个人的选择,但在中国这样传统氛围比较浓郁的国度,还是不能为大部分人所理解。亲戚朋友的质疑,父母的反对,这些您是否能够和谐处理?当邻居家的孩子成长为小伙子、大姑娘,向你问一声“叔叔阿姨好”的时候,您是否能为自己当年的选择感到无怨无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