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大名鼎鼎的大書法家,婦孺皆知。其實,顏真卿的另一面是唐朝忠臣,明知遭小人盧杞陷害,仍然義無反顧,爲大唐捐軀。還有其堂兄顏杲卿和堂侄顏季明均爲大唐捐軀。《祭侄文稿》就是在堂侄顏季明死後,顏真卿用血和淚寫就。歷經四朝老臣顏真卿,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爲人忠厚耿直,篤實醇厚,不阿於權貴,不屈意媚上,剛正有氣節,以義烈聞名於世,最終以死明志。宋高宗趙構御賜顏真卿廟額爲“忠烈”,尊其爲神。

《祭侄文稿》,也稱《祭侄季明文稿》,創作背景,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顏真卿堂兄顏杲卿任常山太守,他的兒子季明隨之。天寶十五年,安祿山軍圍常山,俘虜了顏季明,藉此逼迫他父親顏杲卿投降,但顏杲卿不肯屈服,季明被斬。常山城被攻破後,顏杲卿被押到洛陽,見到安祿山,顏杲卿瞋目怒罵安祿山,隨後被處死。唐肅宗乾元元年,唐軍收復東京,安史之亂將近尾聲。顏真卿派人至河北尋得顏季明首級而祭之,作《祭侄帖》,表達對侄兒的思念。此帖號稱“天下第二行書字帖”,僅次於王羲之《蘭亭集序》。

安史之亂爆發後,淮寧節度使李希烈也趁勢舉兵叛亂。唐德宗向大臣詢問計策時,一向迎合聖意、嫉妒賢能、黨同伐異的宰相盧杞,藉機陷害顏真卿,對德宗說:“李希烈是一位年輕驍勇的將領,仰仗往昔軍功,驕橫而沒有頭腦。假如能選出一位德高望重的朝廷重臣,奉旨前去宣示聖上的恩澤,向李希烈講明白道理,李希烈一定會幡然悔過,可以不用興師動衆而使他歸服。三朝元老顏真卿最爲合適,肯定馬到成功。”40歲的德宗還真的天真地信了,命令顏真卿去曉諭順逆禍福,舉朝大驚。

顏真卿到東都洛陽時,留守鄭叔則說:“若是前往,一定不能倖免。最好是稍作逗留,等待爾後發來的命令。”顏真卿認爲皇命不可違,明知是盧杞挖的坑,但他義無反顧地出發了。面對盧杞的詭計,正直的宰相李勉站出來上表說:“喪失一位元老,乃是朝廷的羞辱,請將顏真卿留下來吧。”朝廷派人去人攔截,可惜沒有趕上顏真卿。

顏真卿與李希烈相見,正要代表朝廷曉諭順逆禍福。李希烈養子卻環繞着他大罵朝廷不是,並拔劍比劃不讓顏真卿開口說話。顏真卿臉不改色,怒目而視。李希烈揮手命令衆人退下,將顏真卿安置在館舍。李希烈見威逼不行,準備放顏真卿回去,但李希烈遭部下反對後,又改變主意,將顏真卿軟禁了起來。

李希烈與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五王”造反,聲勢浩大,燃燒半個大唐。另四王分別派使者到李希烈處,表示稱臣,並勸李希烈擇吉日稱帝。李希烈把顏真卿叫來見四鎮使者,問顏真卿說:“現在冀、魏、趙、齊四王派遣使者擁戴我,太師看這事態,我該如何?”顏真卿說:“這四人乃是四賊的代表!難道你不顧自己對朝廷所建的赫赫功績,做唐朝的忠臣,反而與亂臣賊子相通,是要和他們一起覆滅嗎?”李希烈心中不快,令人將顏真卿請了出去。

當晚,李希烈安排顏真卿與四鎮使者一起參加宴會。宴會上,有一使者說:“我們久仰太師大名,德高望重。現在大王就要稱帝了,尊敬的太師正好到來,這是上天把宰相賜給都統啊。”顏真卿大聲呵斥使者說:“說什麼宰相!你們知道有個痛罵安祿山而死的顏杲卿嗎?他便是我的哥哥。我已經快八十歲的人了,只知道恪守臣節而死,難道怕你們引誘脅迫嗎?”

四使者不敢再說話了,不歡而散。李希烈還是不死心,讓人在軟禁顏真卿的院子裏挖了一個坑穴,說是準備活埋他。顏真卿神色自然的說:“既然我的生死已經決定,何必玩弄花樣!趕快一劍砍死我,豈不使你心中更痛快些嗎?”李希烈見硬的不行,於是又來軟的,他向顏真卿道歉,而且還派人恭敬地向顏真卿請教稱帝的相關禮儀,顏真卿說:“我曾經擔任過掌管禮儀的官員,但所記着的只有諸侯朝見天子的禮儀而已!”

李希烈並未死心,再來硬的。派人在顏真卿居住的院中堆起柴火,澆上油脂,點起火。對顏真卿說:“你不肯加入大楚,怕失去氣節,那就該自己燒死!”話聲剛落,顏真卿便大步走向火堆,要自焚。這可把李希烈的人嚇壞了,他們趕忙上前拉住了他。後來因李希烈聽說弟弟李希倩被唐朝廷處死刑,非常惱怒,終將顏真卿殺害了,是爲建中三年。翌年底佔領汴州,李希烈稱帝,國號大楚,年號爲武成。

一位77歲的老人,明知被小人盧杞陷害,但出於爲朝廷分憂,縱使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堂哥顏杲卿如此,堂侄顏季明如此,77歲的老人顏真卿更是當仁不讓,這就是唐代的顏門忠烈,與北宋初楊家將的楊門忠烈遙相輝映。

300多年後,也許是南宋創建人宋高宗登高北望,面對那淪陷的半壁江山,他在痛苦的默默遙望中起到這兩門忠烈的往事,而在內心深處呼喚英雄。於是,宋高宗封顏真卿爲“忠烈”,並敬其爲神。沒有英雄和缺乏尊重英雄的時代,終將是了無生氣和光彩的歲月,人應有“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之志。(文/蔡駟 ) (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