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圓人圓。歌曲《常回家看看》“找點空閒找點時間,領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帶上笑容帶上祝願,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圖兒女爲家,做多大貢獻呀,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歌曲希望在外忙碌奔波的人們不要忘記操勞一生的父母。今年國慶中秋雙節相連,假期長達8天,再加上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人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回老家了,這次假期路途再遠、再堵,都要回家陪陪老人,彌補今年的年夜飯。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老年科副主任張瀅副主任醫師指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外奔波的子女們有空多回家看看父母。

空巢老人是抑鬱焦慮的高發人羣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老年人生活質量發展報告(2019)》,截至2018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達到2.49億,佔總人口的比例達到17.9%。據全國老齡辦預測,到205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4.87億左右。隨着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陸續進入老年,2030年中國空巢老人數將增加到兩億多,佔到老人總數的九成,其中50%生活在農村。

新近調查結果表明,在過去的30年裏,大多數精神疾病在中國變得更加普遍,抑鬱障礙和焦慮障礙患病率較高,在大於65歲的老年人羣中,焦慮障礙的患病率最高(4.7%),其次爲抑鬱障礙(3.9%),老年人是焦慮和抑鬱的高發羣體。

在婚姻家庭方面,夫妻關係是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子女孝養水平決定老年人生活質量高低;在健康狀況方面,慢性病直接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老年人的孤獨感隨年齡而增長,老年人對自己的健康預期與其健康滿意度緊密相關。

國內有研究者對三千多個家庭的老人進行了調查,將其中的老人分爲“空巢老人”、“非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調查顯示:“非空巢老人”的抑鬱症狀患病率只有19%,“空巢老人”的抑鬱症狀患病率達24.1%,獨居老人的抑鬱症狀更爲嚴重。

子女陪伴是治療空巢老人抑鬱焦慮的良藥

王奶奶今年78歲了,大學文化,是某研究所退休工程師。15年前丈夫去世,兒女從外地回家奔喪。辦完事情後兒子想帶她去南京居住,但王奶奶拒絕了,繼續一個人住在杭州。子女們一年來杭州看她三、四次,她電話裏講着要孩子們事業爲重,但看到子女和孫輩,眼裏快樂滿溢。8年前的秋天,子女回來給她過了七十歲生日,孩子們離開後,王奶奶心裏空蕩蕩的,難以入眠。一天半夜,她突然感到頭暈、後背發燙、胸口發麻,急忙撥打了“120”,到了急診進行相關檢查,也沒發現大的問題。之後,王奶奶成了各家大醫院的常客,反覆檢查了很多次,也服用過一些藥物,但胸口發麻、後背發燙的症狀一直存在,腸胃功能也變差了,沒胃口,便祕,而且出現了乏力的症狀,平時輕鬆完成的洗衣燒菜,現在都要掙扎着勉強完成。她覺着活着太累,甚至想過量服藥以求解脫,兒女送她到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搶救,最後被確診爲“老年抑鬱症”。經過一個多月的住院治療,王奶奶身心恢復健康。張瀅主任建議她住到老年福利中心。這次王奶奶聽從了醫生的建議,住進了福利中心,每天跟着做健身操、參加了合唱隊,臉上漸漸有了陽光。今年78歲了,腿腳依然利索,非常健談,週末和節假日兒女們經常到福利中心看望她,大家都開開心心。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老年科副主任張瀅副主任醫師指出,77%的老年抑鬱症患者沒有接受到必要的治療。老年情緒問題經常被醫生忽視,原因在於患者往往症狀不典型,而且經常呈現不明確的軀體症狀,或與一些軀體疾病的症狀相重疊。比如,老年抑鬱症患者的抑鬱情緒和愧疚感往往不那麼明顯,他們的主訴主要是軀體方面的症狀,常有便祕。和年輕人相比,更容易表現出以下症狀:情緒冷漠、激越、坐立不安;言行失常、睡眠紊亂、記憶問題;和軀體疾病不對應的疼痛或全身不適;疲乏、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許多醫生和患者都認爲抑鬱是正常衰老的一部分,所以77%的老年抑鬱症患者並沒有接受到必要的治療。因此老年情緒問題,特別是老年抑鬱症的篩查需要專門的量表,相關醫生也需要接受專門的訓練和實踐。當老年患者有快感缺乏、絕望、焦慮、精神運動遲滯、不明原因的疲乏、體重下降等症狀出現時,應該及時對抑鬱和焦慮進行篩查。

在老年情緒疾病的治療方面,要堅持個體化治療原則,準確識別並鑑別不典型症狀,對焦慮、失眠、軀體症狀等突出症狀選擇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老年抑鬱患者治療依從性差,具有較高治療中斷率以及高自殺風險,所以子女們要多多陪伴老人,加強有關疾病知識的宣教,提前做好風險防範。關於療程,老年期抑鬱障礙患者複發率較年輕患者高,急性期藥物治療後需要更長的鞏固維持治療。

如何預防老年抑鬱

老年人自己也要走出相對封閉的生活圈子,多交流、互動,可以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減少老年抑鬱的發生。首先應該學會自我調節。如果老年人心態樂觀,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將所有的快樂源泉都寄託在子女身上。走出相對封閉的生活圈子,與相同家庭情況的老人多交流、互動,可以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其次要避免老來孤獨,多參加集體活動。比如跳廣場舞、外出散步,參加社區活動,使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起來。自己有愛好、有事幹纔是克服孤獨感,減少抑鬱體驗的關鍵。而且,與有共同興趣的三五好友在一起,本來就是改善不良情緒的有效方式。

面對生活環境的變化,任何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心裏不適應,尤其是身體機能下降的老年人,會表現的更加明顯。作爲子女,在這段時間應該格外關注老年人的身心變化,特別是患有高血壓、帕金森病或心腦血管方面等疾病的老人,如果情緒行爲有前文描述的變化,一定要重視,及時到醫院找有經驗的專家診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