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繼承人的選定也是一個國家穩定的因素,所以很多皇帝從很早就開始定好了自己的繼承人,並對其進行考覈,而皇帝選擇自己繼承人的方式也是千奇百怪的,有的考才德,有的考城府,總之各種各樣的。

今天說的這個,選的方式有些正式,相當於考試,皇帝出了一個題目讓兩位最合適繼承的皇子進行回答,不過最後選的卻是那個沒回答上來的,也就是交了個白卷的皇子,着實是不知道這皇帝是怎麼想的。

這位皇帝就是道光皇帝,道光皇帝是清後期比較勤奮的一位皇帝,但是觀念受限制,沒能夠跟上世界格局,導致了中國更加落後,這個問題一直落到了他的繼承者身上都沒有徹底解決。

大家知道道光的繼承者是咸豐帝,但是當初選擇繼承者的時候,道光帝的眼光着實有問題啊,當時能夠繼承大統的一個是咸豐帝,還有一個是恭親王奕訢,兩人是很大差別,咸豐帝很孝順但無才識,而恭親王卻很有才學,有抱負。

咸豐帝的老師很聰明,對咸豐的教育採用的是如同司馬懿教導曹丕的方法,以孝動天,不得不說他很聰明,在道光這個時期用這個辦法很有效,最終咸豐帝得到了道光帝的青睞。

在道光帝臥病的時候,道光想着準備找個繼承人,咸豐帝孝順但是沒有才學,而恭親王有才學卻很張揚,所以道光帝就出了個問題來考驗:“談一談未來施政方略。”這是恭親王的強項,於是是侃侃而談。

而咸豐帝一竅不通,於是就大哭,說道光帝洪福齊天,萬壽無疆,很快就會康復的,道光帝一聽還是這咸豐小子懂事,百善孝爲先嘛,咸豐有一顆仁愛之心,所以道光帝就決定將皇位託給咸豐了。

但是歷史證明了,道光的眼光有問題,咸豐在位做的不咋地,跟一樣情況的曹丕差的太多了,而恭親王卻是成功搞起了洋務運動,暫時的實現了“同治中興”,可惜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