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小說,《三國演義》因爲名聲太大導致正史《三國志》很少進入人們眼光,大部分讀者都會把《三國演義》當做真正歷史。雖然這本小說中內容有七成是真實的,但是依然有一些虛構情節,比如說火燒博望坡,這就是一件虛構的戰役。

在《三國演義》之中,諸葛亮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人物,劉備三顧茅廬才成功請他出山相助,但是這個“三顧茅廬”是否是真實的還有待考察。不過跟劉備有關的“桃園結義”卻真的是作者羅貫中老師虛構。歷史上原本是沒有“桃園結義”這一段的,但是在元朝時,說書人所用的《全相平話三國志》之中出現了“桃園結義”的故事。後來羅貫中老師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也是借用了這裏的“桃園結義”,爲劉、關、張三人安排了一波。

其實歷史上劉、關、張三人的感情確實是非常好的,他們感情深厚,肝膽相照,不離不棄。從正史《三國志》中關於他們三人的描述就可以看出來:先主與二人寢則同牀,恩若兄弟。這種感情在那個充滿了狡詐計謀的年代是很少見的。或許也是因爲這一原因,人們將他們寫成了拜過把子的兄弟,其實也是人們的一種美好想象。

現在人們一說起隋朝末年的農民起義,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瓦崗寨,瓦崗寨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混世魔王陳咬金。在中國歷史上確實是有這麼一個人物原型,這人就是唐朝的開國大將程知節,這人曾經是瓦崗寨中的一員將領,所以很多人都會把混世魔王程咬金當成唐朝名將程知節,但是這裏其實還是有一些差別。程知節雖然是瓦崗寨的將領,但是他並不是瓦崗寨的頭領。瓦崗寨的頭領一開始是翟讓,後來變成了李密。而程咬金的形象就是作者把翟讓和程知節糅合在一起塑造出來的。

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更是假的不能再假。雖然在北宋年間確實是有這麼一場農民起義,被稱爲“宋江起義”,但是這場起義的規模非常小,在起義沒多久就被朝廷平定了。當時跟隨宋江起義的人數僅僅只有36人,所以在小說中所描述的108人聚義梁山可以說完全是藝術創作。不過也正是施耐庵老師描繪瞭如此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才能讓水滸傳成爲家喻戶曉的故事。

而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騙局應該就是關於紂王的描述。因爲歷史太久遠,所以存在歷史文獻資料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周朝時期的記錄,商紂王的暴君形象也是由此而來。但是後來根據考古發現已經文獻解讀,很多人都對商紂王到底是不是“暴君”產生了質疑。在部落時代,夏商周都是爲了爭奪“天下共主”發起了戰爭,所以後來周朝打贏戰爭之後就會醜化失敗者,所以周朝關於紂王的記錄並不是準確的。

而且考古學家們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在西周時期,越是成書晚的文獻,關於紂王暴行的記錄就越多,所以讓人也是非常懷疑。在2008年時,清華大學獲得了一份國外拍賣會拍賣的竹簡,竹簡中就有很多關於周武王滅商的記錄,這和歷史上人們得到的結論有很大出入。從目前歷史記錄來看,一個能夠任用奴隸,開疆擴土,穩定朝綱的君王怎麼樣都不會是一無是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