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脚类恐龙的科学研究从始至终都围绕着这个最大的陆栖动物的自我进化来进行研究的。鲸龙是第一个被命名的蜥脚类恐龙,但是在1841年,当理查德欧文第一次给它归类时,他只掌握很少的资料,仅仅包括五根脊椎,一些零散的四肢碎片和一块肋骨。他起初认为这是一只巨大的鳄鱼,直到后来发现更多的物种存在,他才尝试去把这种生物当作恐龙去看待。

蜥脚类恐龙的图解

科学家研究蜥脚类恐龙的历史几乎都围绕着它的生活方式。科学家一直想搞清楚一些关于这种史前巨兽的细节,比如蜥脚类恐龙最初生活在水中吗?它们可以把脑袋举得很高或者可以灵活地弯曲它们的脖颈吗?它们的生活方式粗鲁吗?行动迟缓还是相对比较迅速?科学家一直希望能够"图解蜥脚类恐龙"。

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首次发现了完整的蜥脚类恐龙的骸骨,第一次激发了研究者们科学地图解恐龙的想法。科普是第一个有争议的在纸上重建恐龙骨的古生物学家,当时他这样做全是兴趣所致。他在1877年创造的等身的圆顶龙图例,描述了一种强健的、姿态垂直的、从头到尾、脊与地面平行的恐龙形象。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这种姿态非常现代化。一段时间后,科普对蜥脚类恐龙形象的描述开始发生改变。1878年,在一个棕色的纸袋上,他画了一只蜥脚类恐龙,身体基本全部潜在水里,以底栖生物为食物。20年后的1897年,第一位伟大的恐龙艺术家查尔斯奈特把科普潜在水中的蜥脚类恐龙的素描变成一幅画,刊登在当时一本非常流行的杂志—《世纪》上。杂志刊登恐龙无疑是对这种史前生物进行了一次大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些已经消失的动物感兴趣。

水栖还是陆栖?

1883年,奥塞内尔马什完成了一幅完整的、非常有影响力的雷龙骨骼图像,这种恐龙现在被称作迷惑龙。和科普一样,马什认为蜥脚类恐龙生活在沼泽中并且行动迟缓。他的图示以恐龙无力的脖颈和拉着的尾巴为特点。

二十世纪伊始,关于蜥脚类恐龙的生活方式的争议愈演愈烈。艺术家们和科学家们想知道这种生物到底是生活在水里还是陆地上。和美国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学者亨利·费尔菲尔德·奥斯本一起工作的奈特开始避免回答他对迷惑龙的描述。他没有把蜥脚类恐龙描述成都生活在水里或是陆地上,他在一幅画中展示了一群盘踞在水中的恐龙,而另一些恐龙则站在干燥的陆地上,这样算是一个"模糊回答",人们依然不知道这种恐龙到底是水栖还是陆栖。直到今天,奈特也是最经常模拟恐龙形象的艺术家,他描绘的在水中和在陆地上的蜥脚类恐龙在这80年中成为最能被人们接受的图示。

蜥脚类恐龙的图示回到原点

逐渐地,蜥脚类恐龙的图示经历了一些很奇怪的改变。1906年,因为相信蜥脚类恐龙可能会爬行,模型制作人奥托法尔肯巴赫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查尔斯法尔肯巴赫创造了成比例的爬行雷龙模型。1908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奥利佛海和德国人古斯塔夫托尼尔对这个形象提出了质疑,他们批评法尔肯巴赫的恐龙模型,因为他们都更支持恐龙的另一种更加极端的爬行姿势。他们相信蜥脚类恐龙爬行的时候拖拉着他们的腹部。尽管其他一些古生物学家并不赞同这种观点,蜥脚类恐龙懒散的、部分水生的形象还是流行了很多年。

世界闻名的画家鲁道夫泽林格在1953年画了一幅蜥脚类恐龙的图画刊登在杂志《生活》的封面,这加强了大家对蜥脚类恐龙亲水的印象。当古生物学家罗伯特巴克尔出版了蜥脚类恐龙完全陆生的言论,关于蜥脚类恐龙进化的图示在1986年又回到了原点。巴克尔极端的言论启发了当代艺术家。然而,现在对迷惑龙的描述,例如长长的脖颈和在半空中平行于地面的尾巴,都和1877年科普第一次绘制的图示极其相似,整个图示回到了最初的模样。

随后,大量的化石出土,科学家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这些庞大的恐龙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它们的四肢强壮有力,而且一些恐龙腹内还发现了蕨类植物的化石,并非是水藻,这些证据都可以证明这些巨兽并不是水栖生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