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了我們十天的《在一起》昨晚收官,這部劇通過十個單元故事向我們展現了疫情期間各行各業抗疫工作者的辛苦付出,有歡笑也有感動,豆瓣評分更是高達8.8,成爲國慶檔最強劇集。

播出期間,劇中涉及的很多話題都引發了廣泛熱議,頻登熱搜,“張嘉益飾演漸凍症”、“我不怕,她是我奶奶”、“週週幫死者塗凍瘡膏”……這樣的成績離不開演員們精湛的演技和幕後工作人員對劇集細節的把控,也正因爲如此,劇情才無比真實,觀衆更能感同身受。

口碑源於用心

《在一起》拍攝的初衷是爲了讓大家銘記這場疫情,致敬抗疫期間辛苦付出的工作者。十位導演集結,對十個故事進行細緻打磨,最終呈現出十個敘事方式不同、色彩豐富的單元故事。

《生命的拐點》中,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醫護人員有條不紊的堅守;《擺渡人》中外賣員穿梭於大街小巷,爲人們送去的不僅僅是熱乎的飯菜,更是一份溫暖的關懷;

《同行》裏外地醫生不顧一切輾轉奔赴武漢支援;《救護者》裏醫護人員戰勝自己脆弱的內心,給無數患者帶來生的希望;《搜索:24小時》裏略帶懸疑色彩的緊張氛圍,是流調員對感染源的追本溯源;《火神山》裏英勇無畏的解放軍勇敢承擔重任,還有不容忽視的女性力量;

《方艙》裏醫患關係從一開始的誤會不斷,到日漸相處融洽;《我叫大連》裏誤入武漢的大連小夥兒,從恐懼到選擇和這座城市一起堅守;《口罩》裏生產商捨棄自身利益,爲大家的溫暖情懷;以及《武漢人》里社區工作者不辭辛苦任勞任怨服務人民的感人瞬間。

這些故事都來源於現實,這些角色都對照人物原型完美復刻,這是《在一起》讓人覺得打動人的最重要原因。

淚目因爲劇情真實

十個單元故事,每一個都能夠精準戳中觀衆的淚點,現在回想起來,有一些畫面仍舊曆歷在目。

《生命的拐點》裏張漢清院長上樓梯時的背影;

《擺渡人》裏小女孩幸運對外賣員辜勇說的那句“我不怕,她是我奶奶;”

《同行》裏離開父母,毅然決然前往武漢支援的榮意;

《救護者》裏沒來得及見新生兒一面的“準”父親;

《搜索24小時》裏大年三十仍在緊張執行任務的流調員;

《火神山》裏不畏艱難扛起重任的解放軍女戰士;

《方艙》裏無緣見兒子最後一面的李大爺;

《我叫大連》裏因爲害怕想要逃離武漢最終選擇留下堅守的志願者;

《口罩》裏說着“做口罩我是認真的,救人我是認真的!”的梅老闆;

《武漢人》裏一心爲對方着想的婆媳。

這一幕幕場景,在疫情爆發的時候,隨時上演,所以我們在觀看的時候會不自覺代入自己的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

而要說最讓我感同身受的應該是《我叫大連》單元,作爲和宋小強一樣的外地人,如果不是親自到過武漢,根本無法想象這座城市當時處於怎樣的水深火熱之中,當我跟着宋小強的第一視角一起經歷從恐懼、到逃離,再到坦然接受、主動奉獻的心路歷程後,就好像自己親自到過武漢一樣,深切體會到武漢人民當時的不易。

傳遞責任意識和行業認同感

《在一起》通過十個單元的故事分別展現了各行各業在疫情下的辛苦付出,通過這部劇我們意識到每一個職業都是不容忽視的,在疫情面前,所有崗位上的工作者都能發揮巨大的作用。醫護人員、外賣小哥、流調員、社區工作者,還有無數志願者,是所有人的堅守,才換來我們如今得來不易的美好生活。

《在一起》劇集雖短,但傳遞出來的能量卻是巨大的,我們在感動的同時應不忘向疫情期間辛苦付出的抗疫工作者致敬、向每一個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致敬,更爲我們生在中國這片土地而慶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