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正常數值爲100—300(X10^9/L),當血小板計數低於100時,我們就稱之爲血小板減少症,此病的主要危害是出血。因此,在治療過程與日常防護中,病友要積極預防出血症狀的發生。

那麼好好的,血小板爲什麼會減少呢?

血小板減少可能是由於其他疾病導致: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等。因此,要先排除其他血液疾病,才能確診血小板減少症。

血小板生成不足:接觸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質,如苯、二甲苯等,可能會導致骨髓造血異常,從而使血小板生成不足。

血小板破壞過多:這主要是由於氯黴素等藥物的作用,或發生感染時,患者免疫系統紊亂,體內出現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而導致數量減少。

血小板分佈異常:脾功能亢進會使血小板與血小板抗體經過脾臟時,被巨噬細胞清除,這就是脾臟對血小板進行了“扣押”功能。此外,肝硬化、心力衰竭也會導致脾亢進、血小板減少。

以上就是血小板減少症的發病病因,由於血小板減少導致病友凝血功能衰減。因此,除了治療與飲食配合提升血小板外,最主要的還要減少受傷,降低出血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