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最瞭解自己的人其實就是自己,當我們遇到朋友或者同事胃疼的時候,他們總會說:“自己最近心情不好,都怪自己最近沒有好好喫飯”或者是“主要是因爲早晨太匆忙,沒有喫飯引起的胃疼”。的確,如果長時間沒有正確的飲食習慣,很有可能就會導致胃部出現明顯疼痛現象。

今天,我就來推薦2個按摩穴位,能夠有效緩解胃部疼痛,促進腸胃的蠕動,改善症狀。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裏男主人公給女主人公就是通過按摩穴位緩解了女主的胃疼,希望此穴位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中脘穴

中脘。中,指本穴相對於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爲中也。脘,空腔也。該穴名意指任有脈的地部經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質爲任脈上部經脈的下行經水,至本穴後,經水繼續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脈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中管、中碗名意與中脘同,碗通脘。

位置: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爲此穴。

功能主治:熱病,瘧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熱,項強,肩背痛,腰脊強,角弓反張,小兒驚風,癲狂癇證,五勞虛損,七傷乏力,中暑,霍亂,嘔吐,黃疸,風疹等。

保健方法:

1、拔罐方法:用氣罐留罐中脘穴10~15分鐘,隔天一次,可緩解治療頭痛、黃疸、便祕等。

2、刮痧方法:用角刮法刮拭中脘穴,以出痧爲度,隔天一次,可以緩解治療腹脹、嘔吐等。

3、點揉法:伸出雙手的食指、中指四根手指,四指併攏,點到中脘穴上,用力向下點,力度以自己能夠承受爲準,堅持10秒鐘,鬆開,然後再點,再鬆開,直到症狀減輕。

4、掌揉法:用手掌掌心或掌根,放在中脘穴上,按揉。中醫講順時針爲補、逆時針爲泄,一般是指肚臍周圍,此處不必考慮順逆補泄。

常用於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療,尤其是肥胖患者、腸胃蠕動慢和水腫、有眼袋之人。

合谷穴

合谷穴,別名虎口穴,屬手陽明大腸經。本穴物質爲三間穴的水溼之氣匯合而成,所處爲天部,其狀爲雲,富含水溼,故名合谷。

位置: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第一骨間背側肌中,深層有拇收肌橫頭;有手背靜脈網,爲頭靜脈的起部,腧穴近側正當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布有橈神經淺支的掌背側神經,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功效:主治發熱,頭痛,目赤腫痛,鼻衄,血淵,咽喉腫痛,齒痛,耳聾,面腫,口眼歪斜,中風口噤,熱病無汗,多汗,消渴,黃疸,痛經,經閉,滯產等。

按摩法:按法、點法、揉法、按揉法、點揉法、點按法、掐法等。

合谷穴常用於治療老年、中青年疾病的預防及治療,尤其是減痛和降壓健脾胃的作用,對頭痛、耳聾、視力模糊、失眠、神經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功能。

以上兩種穴位,你記住了嗎?胃痛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個現象,多見於女性,多學習些穴位知識,自救或者她救,說不定會給你帶來好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