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公報;作者:餘 逾

原題:在德國看骨科

不知是新傷還是舊患,膝蓋的傷養了一個多月依然不見好轉。想着要用不熟練的德語預約見醫生,還有漫長的預約週期和等待時間,我實在不願折騰。直到有一天晚上膝蓋莫名其妙地“鎖”了起來,開始咔咔作響,才促使我下定決心要看骨科醫生。

預約週期比我想象的要短,我約到了三個工作日後的一個早上。後來我才知道,除了正常預約醫生,還有一種緊急就醫。這樣的緊急就醫名額大約每天有一兩個,安排在醫生正常預約已經訂滿但是也有可能見縫插針擠出一個就診時段的日子。患者必須耐心地等着,因爲你並不知道可以見到醫生的準確時間。骨科護士見我走得一瘸一拐,便好心爲我安排了這種預約週期最短的緊急就醫。

資料圖

走進診所,一切佈置都因爲新冠肺炎疫情而安排得格外謹慎。進門時有消毒液樁,地上有間距一米五的排隊線,等候室的座位也擺得很稀疏。這時,我注意到牆上有一幅巨大的海報,海報上是人體鍼灸穴位圖,旁邊還有一張小一點的圖片寫着診所裏有操作鍼灸資質的醫生名字。我好奇地認真瞧了一下醫生的名字,竟然不是我以爲的中國名字,而是德國醫生。

等候的時候,我看了下診所醫生的履歷。原來,在德國的骨科診所,運動性損傷佔了主要的部分。每位醫生的履歷中都專門有一項是運動骨科經歷,裏面就有比如說在某個足球隊或者冰球隊等當隊醫的經驗。

給我診斷膝蓋的醫生一看就是運動隊隊醫的樣子,一雙運動鞋,T恤運動褲,如果不是戴着口罩和手套,都很難看出來是醫生。他讓我躺在就診病牀上,按按膝蓋周邊的每一個部位,問痛不痛,然後又前後左右各個方向動一動,一邊檢查,一邊說着我聽不太懂的診斷描述,由身後電腦前的護士快速地在電腦上記錄。最後他讓我坐起來,說還是有點擔心是運動中韌帶或半月板撕裂性損傷,所以安全起見還是去做個核磁共振,然後再討論治療方案。醫生現場給我開了處方護膝,讓我堅持戴着,特別是騎自行車或者運動的時候。

“我還是可以日常運動?甚至騎自行車?”

“當然!只是直到核磁共振結果出來前暫時不要跑步了。冰敷和塗抹一些醫療噴霧或者精油都會有幫助。騎自行車,游泳,核心力量鍛鍊,都是可以的。”

“我還以爲我可以偷懶不運動了呢,哈哈!”

“要知道,除非是骨折期,大部分的骨科傷病往往都是要在適當的運動和理療中恢復的。一動不動,當然不行!”

一週後,核磁共振結果排除了嚴重損傷,我又見到了這位骨科醫生。他又對照着核磁共振報告檢查了一次我的膝蓋,安排了理療,還開了一對處方鞋墊,用來調整平時的走路跑步姿勢,從而達到改善膝關節受力的目的。

德國的骨科,鍼灸加理療,還有核磁共振。中西合璧在德國好像還更加自然而然!

#超能健康團##醫師報超能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