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風千語

來源:銀杏財經(ID:yinxingcj)

2020年,UGC視頻平臺的關鍵詞是“科普”。

以西瓜視頻、B站爲代表的視頻平臺,知識類視頻廣受追捧,兩家平臺爲此還一度上演“搶人”大戰。

知識內容迸發,反映出用戶在內容升級上的需求,這種升級需求也包括媒介形式的升級。隨着微博視頻號、微信視頻號的加入,行業進入持久戰階段,原本作爲差異化競爭手段的視頻內容,逐漸變成了內容生產的基本形態。

爲了方便視頻創作,前有抖音推出的剪映,後有B站推出的必剪。頭條號針對文字創作者轉型發起了“活字計劃”。近日,知乎也面向創作者推出了視頻創作工具,該工具可通過用戶提供的文字材料,自動配以與內容相對應的圖片和動圖,形成視頻。

同時,這些平臺不斷更新創作激勵機制,意在圍繞UGC、PUGC和IP三大主戰場增兵添將。媒介生變時,通常意味着新風口,對於圖文創作者尤其如此,但在圖文時代談笑風生的創作者們,未必能順利進入視頻時代。

與一開始就主打視頻內容的平臺不同,圖文平臺轉向多媒介發展,不僅要思考如何吸引更多創作者,打造優質視頻內容,還要將原有龐大的優質圖文創作者帶動起來,形成“圖文+視頻”,適用多場景的內容生態。

圖文創作平臺要抬高天花板,而視頻創作需要降低門檻。

1

圖文到視頻

轉型需平臺助力

李雷是中科院生物學博士,目前在知乎擁有37萬粉絲,但是接觸視頻製作是今年8月份的事,比起在知乎上游刃有餘地回答本專業範圍內的問題,做視頻對李雷來說算是一個挑戰。

首先是製作方面,視頻需要掌握更多要素,包括圖片、視頻素材、剪輯和配音等,在李雷看來,這些事情都需要專業團隊去完成。

其次是風格轉換問題,習慣了文字作答的李雷,在做相關視頻內容時,需要去除大篇幅專業的東西,增加更多通俗易懂的內容。

“另外,配音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我自己有口音,所以在做配音的時候需要注意口音問題,但是還是很容易被聽出來。”

因此,調整語音和語調成了李雷每次做視頻都很關注的事。

同樣是從圖文創作轉入視頻創作的“翹囤奶爸”則有另一番感受。

“翹囤奶爸”在一家世界500強的央企總部擔任高級翻譯,兩年前,女兒的出生開始讓他關注母嬰以及早教領域,如今在知乎擁有15萬的粉絲。

沒有接觸視頻創作之前,這位奶爸想得比較簡單,以爲視頻不過是將寫的內容說出來而已,但真正到了鏡頭前,他才發現事情沒那麼容易。

“面對手機鏡頭,連簡單的三句話都記不住,反覆NG了幾十次,3分鐘的視頻拍了一個小時,呈現的效果我也並不是很滿意,面部表情少,聲音沒有感情,倒像是平時在跟學生上課的樣子。”

經過多番模仿和嘗試以後,奶爸終於找準了自己的風格。而知乎全新的視頻創作工具也降低了他們的“操作門檻”,可以兼顧自己原有的文字能力,輸出符合自己特色的短視頻內容。

像李雷和“翹囤奶爸”這樣的圖文創作者在知乎上還有很多,他們的涉及領域廣泛,回答專業、有深度和信息量。如何在不流失原有粉絲羣體的前提下,進行媒介升級,是平臺及創作者都要思考的問題。

習慣了一下筆就洋洋灑灑幾千字的創作者,很難一下子將所有內容濃縮到抖音快手系15s或60s的短視頻內。做不了視頻的自媒體人,被視頻浪潮沖刷在沙灘上,是遲早的事。

以半佛仙人、回形針PaperClip爲代表的知識科普類視頻創作者,已經站在了風口,但僅僅有這些人遠遠不夠,知識科普視頻還餘留着大片未開荒的疆土。

問題是,誰能成爲下一個受益者?

當下UGC視頻平臺的扶持模式基本離不開現金、流量、簽約三條路。現金予以直接物質獎勵,流量提供曝光度,簽約可以穩定發展。

而自帶多種專業技能的視頻創作者並不多,視頻平臺最廣大的潛在創作者,恰恰是那些摸着石頭過河的人,也就是原來主打圖文創作的人。知乎近期推出的一些視頻製作方面的新產品,在降低圖文轉視頻創作門檻的同時,也爲平臺上優質內容的挖掘提供了可能。

畢竟,硬核內容才能帶來長久流量。

2

傳統到升級

新引擎在哪裏

論及視頻行業的商業模式和創作生態,YouTube很多時候都會被當做案例。

作爲全球最大的視頻流媒體平臺,YouTube以UGC起步,逐漸拓展到PUGC、PGC等模式,實現了用戶、廣告商和平臺三贏。其20億月活的背後離不開對用戶和創作者的重視,早在10多年前,YouTube就通過“合作伙伴項目”,與視頻創作者共享了廣告收入。

讓創作者享受更大發展空間,獲取更多收入,這也使得YouTube擁有了十分豐富的創作者類型。同時,針對不同羣體的創作者和用戶,YouTube又推出多個細分產品,以此拓寬商業邊界。

相對而言,國內的內容平臺在視頻創作者生態建設上還處於比較初級的狀態,每個平臺距離YouTube都相差甚遠。無論B站、西瓜視頻還是微博、小紅書,都主要在流量紅海里翻騰,試圖不斷出圈,不斷吸引更廣大的用戶,遠未到達更專業的知識藍海。

野蠻生長下,國內視頻內容泛娛樂、泛科普,缺乏大量中長尾、解決問題的內容品類。相對而言,娛樂化視頻的門檻更低,也更容易帶來流量,缺點在於缺乏持續性。

走過蠻荒生產的時代,視頻平臺最終還是要面向專業化、垂直化的問題,此時,擁有更多不同專業領域內容創作者的平臺會更容易贏得先機。

爲了吸引更多創作者加入,各平臺都開始緊鑼密鼓上線激勵機制。

2018年開始,知乎陸續推出三期海鹽計劃,第一期上線創作者中心,第二期賦予創作者更多的權益,如專業徽章、衆裁和擴大受益,第三期更是加大力度,拿出5億現金激勵、百億流量扶持、視頻工具、簽約機會、創作者學院”五大激勵與扶持權益,並且面向全網招募優質創作者。

擁有專業知識的創作者是知乎賴以生存的生命線,內容形式升級也可以爲他們提供豐富多元的收益方式。

B站升級原有激勵計劃,推出爆款小目標和漲粉攻擂戰,只要完成挑戰即可獲取專項推廣金。

西瓜視頻則聯合今日頭條拿出2億資源,開啓“活字計劃”,主要幫助圖文創作者轉型,爲創作者打通一條從內容到變現完整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小紅書和微博也陸續開通視頻號功能,扶持圍繞創作者從合作資源、現金及流量等方面。

之所以如此看重視頻創作,歸根到底還是用戶習慣的變遷。

艾媒報告顯示,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2020 年將達 7.22 億人。小紅書的視頻筆記超越圖文成爲用戶最喜愛的形式,微博用戶已經實現刷短視頻追劇的願望,虎撲首頁推薦視頻內容增多……

知乎有一半的用戶都在瀏覽視頻內容,且每日視頻播放達億級,App首頁新增了視頻專區後,也使得用戶可以更便捷地瀏覽視頻。

隨着競爭的白熱化,內容用戶將越來越傾向於從視頻中找到有用的東西,而非僅僅是有趣的東西,這種時候,在專業領域具有影響力的人就更容易成爲追捧的對象。

因此,視頻對任何圖文創作者來說,都是一個機會,尤其是知乎上具備強大專業知識生產力的創作者,這羣人走入視頻紅海只需要平臺予以恰當扶持。

平臺需要做的只是在用知識創造價值的過程中,讓專業內容始終佔據最大的權重,不因媒介升級而轉移。知乎現在的扶持動作很明顯就是針對優質內容,吸引優秀創作者。

以知乎近期推出的視頻創作工具爲例,其亮點在於可以根據用戶提供的文字資料,自動配以圖片(動圖),加之一鍵配音的功能,大大降低了視頻創作門檻。如上文李雷等創作者,已經開始嘗試通過該功能快速製作視頻。

表面上,從圖文創作轉向視頻創作,需要跨越技術等鴻溝,但諸多成功轉型的案例告訴我們,行業趨勢在前,平臺支持在後,缺一不可。

3

知識到價值

變的只是形式

隨着短視頻平臺不斷加碼知識分享領域,行業競爭已經進入下一階段,平臺不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培養用戶習慣,相反,更多的用戶傾向於視頻瀏覽。

調查顯示,粉絲量在1萬以上的內容創作者,所創作視頻內容帶來的流量分成收益往往在圖文內容的2倍左右。而視頻+圖文的形式,有利於平臺開拓更多的收益渠道。

因此,視頻對知乎和圖文創作者來說,都是一個機會。

在知乎擁有272萬粉絲的張佳瑋,從今年6月份纔開始做視頻,截至目前,他一共發了11個視頻。

最受歡迎的一則視頻是9月份發佈的《最瀟灑的木蘭辭》,播放量達到了226萬。這則視頻以一種全新的角度詳讀了《木蘭辭》,讓許多人在飽受木蘭IP“折磨”的情況下,又迴歸原著,重新認識了花木蘭其人其事。

有思想的人,可以以不同形式輸出思想,歸根到底,知識和專業纔是內容平臺永遠的硬通貨。

在被問到做視頻有何心得建議時,張佳瑋則化用了黑澤明的一句話——想做好視頻,先寫熟文案。(原句:想當好導演,先寫好劇本。)

以回形針PaperClip爲例,他生產的視頻總是需要以圖文爲根,圖文有足夠的信息量後才能進入視頻的製作環節。

說到底,一個優秀的視頻,最核心的東西還是看創造視頻的人是否有想法,有想法的人越多,那產生優質內容的幾率也就越大,這些優質內容隨後又會吸引更多有想法的人,以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視頻只是思考升級的形式,方便實現更多的價值。而對於平臺來說,先觀察戰局再入局,正如先寫文案再做視頻,胸有溝壑方能處變不驚。知識分享沒有止境,多媒介傳播趨勢下,內容平臺更需要抓準時機。

讓專業的人繼續做專業的事,且不因內容形式轉變、媒介升級而發展受阻,這一點對於知乎來說尤爲重要。

可以肯定的是,人們依舊渴望在視頻內容中看到真知灼見,獲得可信賴的解答,這是最大的剛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