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8年7月2日, 美國電視新聞報道一則醫學消息,由美國心臟血管學會公佈的資料,其中敘述一位得到中風的人,他遵照醫師的處方,按時服用西藥降血壓劑,結果仍然中風。

但醫 師卻不去討論爲何中風?高血壓因何而來?爲何按時服用高血壓藥卻仍然得到中風?降血壓藥爲何無法預防中風?卻只說了人因腦部血管破裂,而發生中風,如果停服降血壓藥,則有5到7倍的機率更容易得到中風,諸君試想,如果一位已按時服用降血壓藥的人都得到中風,不服也中風,這代表什麼?答案是,你肯定會中風,不論你服藥與否。

由於目前西醫並不知道高血壓真正的成因,只是消極的利用一些排水藥,來降低血壓,殊不知服了排水藥,把好的水也排出去了,血管壁中存有大量的水,以維持血管的彈性,防止血管破裂,這是上帝創造人的時候,就已留下的預防措施,因爲人的一生常會面臨一些緊急狀況,如車禍丶搶劫丶火災丶動怒等意外事件發生, 這些都會使人的血壓升高,其目的是提供必要的額外能源,來應付瞬間發生的意外事件,使人能承受嚴厲的考驗,而不致發生病變而特別設計的

因此人的血壓本來就有很大的上下升降空間存在,一旦發生血壓高,它不是病,是一種警訊,有可能是外在環境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身體內部病變引起的,必須追根究底的徹查原因, 而不是以消滅此一訊號爲榮。

殊不知它是人體自衛的現象,一旦消除了,連自衛的能力也喪失了。而且服用降血壓藥排出了正常的水,爲了補充喪失的水份,一般醫 師都建議病人在服藥期間必須多喝水,這表示所有醫師都知道病人會喪失正常的水,對身體有副作用,可是又不確定副作用在哪裏。

中醫理論認爲人體正常的水,存在各部位,但它的來源卻不同,因飲水而得到的水,是進入淋巴丶內分泌等系統,但此水須經過胃的熱,氣化以後方可受用,而進入血管壁及組織內的水,卻必須來自食物中的水,如蔬菜丶肉類丶麪包等都有水,此水經過小腸的熱與溼,消化了以後,方可進入血管中與組織中,並且是腦部血管不可缺的。

人一旦服用了西藥來降血壓,所喪失的津液必自上而下,如同飲水機一般,水從下方流出,上方水位自然下降的道理一樣,因此服用越多降血壓藥,則腦部血管就越缺水,也就越乾燥丶易裂,而聽醫師建議多喝水,卻不知飲水並不能補充血管壁的水。

換言之,長期服用西藥的病人,絕對比一般不服藥的人,更容易 得到中風纔對,才合理,而且血管壁因爲失水而彈性不佳,加上血壓下降,必然導致性無能丶陽不舉,因此我敢斷言,所有服降血壓藥丶降血糖藥,必然無性功能, 就因此而來的。

根據我臨牀的經驗發現,人體中的代謝情形與自然界完全一樣,自然界中岩石與水是最重的,一旦人體有過重的壓力存在必然令血壓上升,結果發現人類得到高血壓,絕大多數只有三種成因,

1∶膽結石或發炎;

2∶腎結石

3∶積水,

第一丶第二種造成高血壓的原因,大家可以利用漢唐-14及漢唐-26即可解決,包含眼壓過高在內。

至於第三種的積水問題,就是肝陽上亢 , 腎陽不足造成的,必須要用漢唐-23, 因爲這裏所謂積水,並非一般看得到的四肢或腹腔丶胸腔的積水,而是有積水環繞着血管,或停積在肌肉中。

這就好像一個人潛水時會受到來自水的壓力一樣,一旦 水包圍着血管,血管無法正常舒張,就導致血壓上升,如同偏頭痛一樣,全世界的醫生都知道是因爲腦部兩側血管過小,血流無法流暢的通過所造成,但因不知此血管變小乃因外在過多水的屯積,而令血管縮小的,因此只一昧的要病人服用血管擴張劑,來暫時性的舒解頭痛,至於越喫越重的原因是

第一∶西醫不知水自何來, 第二∶所有化學藥品進入身體後,其結果必生出不必要的水,因此血管外的水就越來越多,也就造成越服越重藥劑的惡性循環。HT-23的設計就在針對血管外的水,不但要排出來,且同時要補回正常的水,纔可做到完全去除高血壓,以真正達到預防中風的效果。

中風之前會有四大徵兆第一∶手前三指麻或足前三趾麻,第二∶雙腳極冰冷,第三∶項部強硬,影響入眠,以上三種表示三個月之內,會發生中風,第四∶足脛 骨前,自膝向外側麻到足踝,表示二星期內,必生中風,當然每個人因飲食及生活環境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徵兆出現,以上四因是絕大多數人在中風之前有的症狀, 是依據統計來的。如有疑問,可以請教中醫師,因爲中醫就是被訓練成如何解讀人體症狀的醫師,所以良好的中醫必然可以事先預防其發生,發生後也有很好的治療 方法,最好在半年

之內.時間越快越好,超過半年,就很難完全治好了。中醫並可在治好後,有很好的方法預防二次中風,大家常見有第一次中風的人,很容易在一年之內,再發第二次,這表示一般醫師所知的防範措施是 不足夠的,這是最佳證明。

同時病人必須時常做運動或勞力工作,保持身體汗水代謝的流暢,保持心情開朗,不要失去你的幽默感,不可長期待在冷氣房中,不可在大汗時立刻跳入冷水中,流汗時務令汗透達,不可利用任何外在環境來強力止汗,這都是高血壓的成因。

(摘自倪海廈《漢唐藥方全集》)

高血壓病的漢方治療

1、大柴胡湯 《傷寒論》處方;柴胡6克,半夏、生薑各4克,黃芩、大棗、芍藥各3克,枳實2克,大黃1~2克。此方用於體質壯實或肥胖體質而有便祕者。以胸脅苦滿與心下痞硬等症爲使用目標。對有肩凝痛、頭重者爲非常適宜之處方。方中大黃可根據大便的情況加減。

2、三黃瀉心湯《金匱要略》處方:大黃、黃芩、黃連各1克。此方用於陽熱上亢而見顏面潮紅,心情不能鎮靜之興奮狀態以及鼻出血、眼底出血等症,以心下痞悶,脈有力而可偏於便祕者爲使用目標。

3、黃連解毒湯 《外臺祕要》處方:黃連、黃柏各1.5克,黃芩3克,山梔子2克。此方可用於有三黃瀉心湯症狀而無便祕者。又適應於頭腦興奮不能入睡、易怒等症。

4、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傷寒論》處方:柴胡5克,半夏4克,茯苓、桂枝各3克,黃芩、大棗、生薑、人蔘、龍骨、牡蠣各1.5克,大黃1克。此方可用於高血壓有胸脅苦滿、心下部有抵抗與膨滿,腹部而尤爲臍上部有動悸以及頭暈眼花、心動過速、失眠、煩悶、易驚、易怒、情緒易波動等症,且有便祕傾向者。

5、七物降下湯 《修琴堂方》處方:當歸、芍藥、川芎、地黃各4克,黃柏2克,黃芪、鉤藤各3克。此方用於高血壓之虛證,不能使用柴胡劑與大黃劑以及有腎障礙者。對舒張期血壓增高者有效。此爲大冢敬節先生的經驗方。

6、鉤藤散 (《本事方》)處方:鉤藤、陳皮、半夏、麥門冬、茯苓各3克,人蔘、防風、菊花各2克,石膏5~7克,生薑、甘草各1克。此方對高血壓症而有神經質,頭痛,眩暈,肩背拘急,眼球結膜充血(目赤)以及神經官能症之抑鬱者有效。

7、八味丸 《金匱要略》處方:乾地黃5克,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丹皮各3克,肉桂1克,附子0.5~1克。此方用於高血壓病而有口渴,小便不利或夜間多尿、手足冷或手足心發熱、腰痛以及腰腿萎軟無力。

8、防風通聖散 《宣明論方》處方:當歸、芍藥、川芎、山梔子、連翹、薄荷葉、生薑、荊芥、防風、麻黃各1.2克,大黃、芒硝各1.5克,白朮、桔梗、黃芩、甘草各2克,石膏3克,滑石5克。此方用於高血壓病之肥胖體質或體格壯實者。對邪結腹中而腹部膨滿,便祕者有效。

9、半夏白朮天麻湯 《脾胃論》處方:半夏、白朮、茯苓、陳皮、蒼朮各3克 麥芽、天麻、神曲各2克,黃芪、人蔘、澤瀉各1.5克,黃柏1克,幹生薑0.5克。此方用於高血壓症胃腸虛弱,胃內停水,乏力,血色不佳,或肩背凝痛、足冷、頭痛、眩暈、嘔吐等症者可收效。

10、桂枝茯苓丸 《金匱要略》處方: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藥各4克此方可用於高血壓症有面赤,眼花,頭痛,眩暈或肩凝、足冷,在下腹部可觸有抵抗及壓痛者。

1、實證高血壓

1.1 大柴胡湯頭暈目眩,口苦咽乾,胸脅脹滿,大便祕結,每因情緒波動而導致血壓上升。

1.2 黃連解毒湯頭痛,眩暈,心煩不眠,面紅目赤,舌紅,苔黃厚而幹。

1.3 大承氣湯病人體格壯實,肥胖,大便祕結,舌紅,苔厚膩。

1.4 桃核承氣湯頭痛日久,面頸部赤絲紅縷,肌膚甲錯,胸脅刺痛,少腹硬滿壓痛。

2、虛證高血壓

2.1 歸脾湯心悸少眠,起立眩暈,視物眼花,舌淡紅。

2.2 六味地黃丸頭暈目眩,午後低熱,五心煩熱,口乾盜汗,舌紅少苔或薄黃苔。

2.3 八味地黃丸眩暈耳鳴,腰膝痠軟,形寒怕冷,夜間尿頻,舌淡苔白。

2.4 真武湯眩暈心悸,浮腫尿少,舌苔白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