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一直是困扰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灾难,不过到了现代,它却完全销声匿迹了,那么,蝗灾是如何在我国消失的?它曾经又给农桑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蝗虫就是导致蝗灾的罪魁祸首,蝗虫,俗称蚂蚱,其是昆虫的一类。它口齿坚硬,常常啃食庄稼。它是一种群居性昆虫,正因为这一点,它才对古代农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古代几乎每年都会爆发蝗灾,如果某一地出现蝗灾,皇帝一般也会专门派遣粟官前往治理。而一旦爆发蝗灾,随之而来的就是饥荒,因为蝗灾很可能就会导致粮食短缺危机,故而,这也是统治者所无法容忍的。古代社会,老百姓就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农桑才能兴旺,统治才能长久,若出现饥荒,那将会给社会带来动荡,这也是统治者所不愿意看到的。

饥荒的罪魁祸首就是蝗虫,因为是它导致了农民颗粒无数,难以为继,故而,古代历朝每遇蝗灾,政府也必会下苦力而消灭。我国很早就发现了蝗灾的危害,汉文帝刘恒在位时,为了提高农桑产量,文帝也曾多次派遣粟官去捕杀蝗虫。唐玄宗时期,全国发生了大规模的蝗灾,当时,一些臣子认为蝗虫是天降圣物,建议不必置理,是名臣宋璟坚决治蝗,才有了玄宗朝的大兴盛。

蝗灾往往是随着旱灾而相伴的,因为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所以其每遇到干旱气节,蝗虫也会大量繁殖。民国时期的大饥荒,也都是由蝗虫而引起的,因为其对农业危害实在太大,所以历朝历代也将其列为了首要治理的对象。

蝗灾是和旱灾、洪灾齐名的三大灾难,可见其对我国古代统治者有多么大的影响。蝗灾爆发,随之带来的是大面积的粮食颗粒无数,由于饥民增多,农民迫于生计,就只好揭竿而起,这也就很有可能动摇统治者的利益。也正因为如此,统治者才会每年下大力气治理蝗灾。现今,在我国,已经很少再出现蝗灾这个灾难了,只有在干旱炎热的非洲,才会出现这个恐怖的情况。

我国对于蝗灾的治理由来已久,最原始的方式就是用火烧。我国古代但凡遇到蝗灾,也多是用这样的土办法。一般来说,粟官在白天会要求灾区平民搜集可以燃烧的麦秆堆积在田野里,等到了晚上,再一起将其点着。晚上气温下降,蝗虫一般不会像白天那么肆虐,也正因为这样,粟官才有了机会。当麦秆点着的时候,喜好温暖的蝗虫遂纷纷飞向火堆之中,这样,大量的蝗虫就会被烧死,而蝗灾也就受到遏制。

火烧的方式虽然奏效,但那却是治标不治本,火堆烧死的只是成虫,而并没有完全杀死幼虫,所以每过几年,又会有蝗虫肆虐,久而久之,蝗灾便成为了长期影响统治者的农业灾害。

蝗灾直到现在才完全被遏制,这不仅是因为现代的治理水平提高了,更因为有大量的蝗虫进入了餐厅。蝗灾固然可怕,但是其始作俑者蝗虫却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随着现在人们饮食水平的提高,蝗虫也就再也发挥不了它的作用了。

现代社会,农业栽培技术已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提高农业产量,人们一般也会在农桑蔬菜上面喷洒农药,这些农药能够强有力的遏制蝗虫的生存,它使得蝗虫再也不至于构成灾害,如此,所谓的蝗灾便彻底在我国销声匿迹了。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