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災一直是困擾我國古代歷朝歷代的災難,不過到了現代,它卻完全銷聲匿跡了,那麼,蝗災是如何在我國消失的?它曾經又給農桑帶來了什麼樣的後果?

蝗蟲就是導致蝗災的罪魁禍首,蝗蟲,俗稱螞蚱,其是昆蟲的一類。它口齒堅硬,常常啃食莊稼。它是一種羣居性昆蟲,正因爲這一點,它纔對古代農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古代幾乎每年都會爆發蝗災,如果某一地出現蝗災,皇帝一般也會專門派遣粟官前往治理。而一旦爆發蝗災,隨之而來的就是饑荒,因爲蝗災很可能就會導致糧食短缺危機,故而,這也是統治者所無法容忍的。古代社會,老百姓就是靠天喫飯,風調雨順,農桑才能興旺,統治才能長久,若出現饑荒,那將會給社會帶來動盪,這也是統治者所不願意看到的。

饑荒的罪魁禍首就是蝗蟲,因爲是它導致了農民顆粒無數,難以爲繼,故而,古代歷朝每遇蝗災,政府也必會下苦力而消滅。我國很早就發現了蝗災的危害,漢文帝劉恆在位時,爲了提高農桑產量,文帝也曾多次派遣粟官去捕殺蝗蟲。唐玄宗時期,全國發生了大規模的蝗災,當時,一些臣子認爲蝗蟲是天降聖物,建議不必置理,是名臣宋璟堅決治蝗,纔有了玄宗朝的大興盛。

蝗災往往是隨着旱災而相伴的,因爲蝗蟲是一種喜歡溫暖乾燥的昆蟲,所以其每遇到乾旱氣節,蝗蟲也會大量繁殖。民國時期的大饑荒,也都是由蝗蟲而引起的,因爲其對農業危害實在太大,所以歷朝歷代也將其列爲了首要治理的對象。

蝗災是和旱災、洪災齊名的三大災難,可見其對我國古代統治者有多麼大的影響。蝗災爆發,隨之帶來的是大面積的糧食顆粒無數,由於饑民增多,農民迫於生計,就只好揭竿而起,這也就很有可能動搖統治者的利益。也正因爲如此,統治者纔會每年下大力氣治理蝗災。現今,在我國,已經很少再出現蝗災這個災難了,只有在乾旱炎熱的非洲,纔會出現這個恐怖的情況。

我國對於蝗災的治理由來已久,最原始的方式就是用火燒。我國古代但凡遇到蝗災,也多是用這樣的土辦法。一般來說,粟官在白天會要求災區平民蒐集可以燃燒的麥稈堆積在田野裏,等到了晚上,再一起將其點着。晚上氣溫下降,蝗蟲一般不會像白天那麼肆虐,也正因爲這樣,粟官纔有了機會。當麥稈點着的時候,喜好溫暖的蝗蟲遂紛紛飛向火堆之中,這樣,大量的蝗蟲就會被燒死,而蝗災也就受到遏制。

火燒的方式雖然奏效,但那卻是治標不治本,火堆燒死的只是成蟲,而並沒有完全殺死幼蟲,所以每過幾年,又會有蝗蟲肆虐,久而久之,蝗災便成爲了長期影響統治者的農業災害。

蝗災直到現在才完全被遏制,這不僅是因爲現代的治理水平提高了,更因爲有大量的蝗蟲進入了餐廳。蝗災固然可怕,但是其始作俑者蝗蟲卻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隨着現在人們飲食水平的提高,蝗蟲也就再也發揮不了它的作用了。

現代社會,農業栽培技術已經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爲了提高農業產量,人們一般也會在農桑蔬菜上面噴灑農藥,這些農藥能夠強有力的遏制蝗蟲的生存,它使得蝗蟲再也不至於構成災害,如此,所謂的蝗災便徹底在我國銷聲匿跡了。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