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健康的跑步方式:控跑量、練力量、睡眠足!

跑步被公認爲是最健康的運動之一。對於很多跑者來說,去跑步就是爲了健康,不僅是身體的鍛鍊,還有內心的修行。

然而跑着跑着,人們就忘了當初跑步爲了什麼。迷戀配速和跑量,在追求PB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特別是這幾年馬拉松賽事在中國太火了,吸引了很多人加入了跑步的行列。但是“一入跑坑深似海,從此不再是完人”。

不管是專業跑者還是業餘跑者,很多人都因爲傷病而不得不放棄跑步。當我們受傷了,就開始懷念自己能活蹦亂跳的日子,才明白能夠出去跑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兒,成績、配速、PB什麼的都是浮雲。

那麼,怎樣“跑步”才能稱爲“健康跑”?你需要做到以下這6點。

1、心率不能太高

很多跑者爲了能夠提高成績,每週都非常刻苦的訓練,週二或者週三間歇跑,週四或者週五節奏跑,週末跑長距離。

然而,長時間進行這樣的訓練,往往會讓身體始終處於一種疲勞的狀態。往往還沒到比賽日,就已經受傷不能跑了。

其實,有一種訓練方法,可以不必跑得很辛苦,一樣可以提高你的成績,最重要的是還不會讓你受傷。這種訓練方法就是心率跑法,也叫低強度持續訓練,即跑的時候心率不超過155,甚至150。

心率跑法的理念是:在提高你心肺能力的同時,又不過度使用骨骼和肌肉系統。

很多跑者心中會有這樣的信念: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穫;需要付出足夠艱苦的努力才能獲得想要的成績。但這種理念往往會導致過度訓練。

這也是爲什麼很多專業跑步人員在退役後都說:慢跑纔是跑步的精髓。是的,無傷纔是跑步的最高境界,想要健康長久還是得健康跑。

用心率來指導訓練,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好處是防止傷病。一個是你不會讓身體處於過度訓練的狀態;二是可以根據心率來判斷身體是否疲勞:比如你平時的晨脈是55次,但如果持續幾天上升到65次,那麼顯然你的身體出現問題,需要休息調整。

我們知道,跑步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心率訓練也不是很快就能見到成果的。如果你希望自己能通過心率跑法在幾個月之後很快提高成績,那麼恐怕不會如你所願。

如果你堅持心率跑法半年以上,那麼你就會真正體會到心率跑法的奧祕。

小編曾看到過這樣一個例子。32歲的Becca Cotugno,高中的時候曾是學校田徑隊的成員。畢業之後,經常在比賽中獲得女子前五名。

和其他高水平選手不同,她在接觸到心率跑法之後,平時訓練都是5分10秒-6分的配速慢跑,但是到了比賽,比如5公里的比賽,仍能以平均4分的配速完賽。

所以,平時訓練不要太追求速度,追求強度,按照心率跑,更能讓你在比賽時跑出好成績。科學訓練,平時慢慢跑,比賽也會跑得很快,而且還不容易受傷。

2、跑量不能太大

跑步可以強身健體,但並非跑量越大越好。

馬拉松助手曾報道過一位英國跑者,爲了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7天在跑步機上累積跑了843公里。天吶,這跑量也太多了吧。雖然他最終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但因爲身體受到了嚴重傷害而被送進了醫院。

所以,不要一味地追求大跑量,跑多了傷身體。

你可能要問了,爲了健康所需的跑量究竟是多少呢?

《2018年美國身體活動指南》中指出,爲了獲得健康,建議成年人每週積累150分鐘至30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者積累75分鐘至150分鐘大強度有氧運動,兩者相結合也是可以的。

對跑步而言,跑步的強度標準一般通過心率劃分,中等強度的跑步,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大強度的則爲70%-80%。

舉個例子,如果你每週跑3次大強度的跑步,每次30多分鐘,配速5分,那差不多就是6公里。每週積累18公里,月跑量72多公里,就足夠了。如果你要備戰馬拉松,那麼跑量就要另當別論了,但也不能太大。

隨着運動量的增加,受傷的風險也會增加,這在跑步中表現得尤爲典型。所以,跑步增量絕不要超過上週的10%,注意循序漸進,才能保證身體健康。

3、力量訓練要經常做

力量訓練的好處之一是減少傷病的發生。

有研究者從衆多受傷跑者的資料中發現:其中一個很重要導致受傷的原因是身體力量不夠強。

強壯的肌肉力量可以幫你增強身體穩定性,防止過度旋轉。當我們跑步時,同一時間只有一條腿着地,這對腳踝、膝蓋和臀部都施加了很大的壓力。如果這些部位的力量和穩定性不夠,就可能導致關節的過度旋轉,從而引發“跑步膝”等常見傷病。如果你的核心足夠強壯,你就更能承受這種日復一日的腳與地面的衝擊,受傷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

所以你需要通過力量訓練全方位提高身體肌肉力量,從而減少運動損傷。

除了減少損傷,力量訓練還可以讓你跑起來自然、輕鬆和持久。

跑步要想跑好,必須要做到跑姿自然。首先跑動下落時要輕,腳與地面接觸時時間要短,聲音小。頭部保持平視,肩膀隨着身體自然擺動,然後大腿帶動小腿自然擺動。

核心肌羣提供身體的穩定度、爆發力及肌耐力,讓你在跑步時,能更輕盈的踏出每一個步伐。

你的身體越強,你每跨出一步所能發的力就越大。而每一步發出的力越大,你跑起來就會越感覺輕鬆。這意味着你可以跑得更高效。這也能讓你避免使用腳踝和膝蓋關節來發力,從而減少了施加在這些關節上面的額外壓力。

跑步是一項重複持久的運動,所以要想長時間保持良好的跑姿,需要強大的核心力量支撐。

4 、充足睡眠保證恢復

我們時常害怕一旦休息幾天,跑步狀態就會下降,因此咬牙也要堅持每天跑,每年要跑上數十多場馬拉松。

日本田徑聯盟科學委員山地啓司博士曾在《跑步重點指導》一書中提到:跑步如果是以健身爲目的,就要配合休息,否則疲勞過度,身體反而會出現毛病。適當跑休並不會降低運動水平,勞逸結合,張弛有度,才能發揮出身體的最佳運動狀態。

很多精英馬拉松運動員他們不會密集性參賽,每年會選擇1-3場比賽去跑。在平時的訓練中,他們每天也會保持充足的睡眠。因爲跑步會讓身體細胞發生輕微損傷,而睡眠可以讓細胞更快更好的恢復,所以充足的睡眠很重要。

比如貝克勒,晚上10點左右就會入睡,早上五點半起牀訓練。休息和訓練一樣重要,業餘跑者跑一休一,每週跑3-4次就可以了。

5、喫對自己健康有益的食物

當你跑步的時間夠長,那麼你就知道如何喫才能讓身體更健康,保持更好的競技狀態。

對於長期跑步的人而言,均衡的飲食和營養無疑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對於跑步的人來說,喫得健康並不意味着對美食說“不”。

你依然可以對甜點“肆無忌憚”,但仍能保持苗條的身形。比如當你想喫巧克力的時候,你不用刻意剋制自己,因爲你知道自己會很規律地跑步。但是請記住,絕對不能毫無節制地飲酒狂歡。

常年跑步的人一定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飲食。當你休息不跑步的時候,你可能並不會感到飢餓,所以你也會喫得少一些。但是當你訓練量加大時,你也會增加進食量。

6、跑步並不是全部

在跑步這條路上,隨着年齡越來越大,你也會逐漸放慢速度,降低跑量。這並不代表你會與跑道漸行漸遠,而是代表着你懂得如何平衡你的生活與跑步。

你曾經可能爲了不停地衝擊自己的最好成績,在訓練的時候,每個月都至少要跑300公里以上。

除了跑步還是跑步,其他生活好像跟你毫無關係。但是如果你希望能跑上一輩子,有時候就不應該在乎一天是不是跑得夠遠。健康的身體纔是跑步的關鍵。

當你的跑齡到了一定階段,你會在工作和跑步之餘,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和朋友。這樣當你回到跑道上,你會更有動力。

如果你慢下來,你會覺得缺少動力,你需要讓身體和精神得到真正的休息,重新審視自己跑步的初衷。

跑步最重要的目標是長久而健康快樂的跑下去。

只要你用自己能夠承受的配速,完成想要的距離,跑得開心,收穫健康,這纔是熱愛跑步的人真正想要的。

(馬拉松助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