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冉紅星&楊千棟&郭莎拉

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身體是可以自己調節體溫的。從四季變化中就能知道,我們的體溫並不隨着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相對維持在一個穩定狀態。而發燒的過程是由於外來的或內生的細菌、病毒等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破壞了身體調節體溫平衡,這就像是空調的製冷功能失靈。

但高燒不能代表孩子一定不好,低燒不能代表孩子一定沒事。比起體溫的高下來說,觀察孩子整體的狀態可以更有效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爲了可以看得更明瞭,中醫認爲我們在孩子發燒的時候,更應該關注到的是整個人的生命力。

包括:胃口,活力,消化能力,大便通暢度,睡眠質量等等。

劃重點:

溫度的降低不代表

發燒的病因解除了

從中醫角度來說發燒主要還是因爲外部環境因素的干擾。比如太冷或忽然很冷,太熱或忽然很熱,下雨後溼度變大,這些情況會導致人體的局部機能異常,進而導致體內環境的變化。如果出現適合細菌和病毒生存發展的環境,病毒和細菌就會成爲參與疾病過程的一個因素,但不是全部。

在這個過程中,發燒也可以看做是自身啓動的一個解決方案。這時,身體免疫力會通過提高體溫來解決機體的異常問題,包括排出病理產物,如痰、廢氣,大便,小便,汗等。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是解決“發燒”想趕走的問題,但不是發燒本身。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點,我們就會跳出那個“降溫-升溫-降溫-升溫-降溫-升溫"的黑洞裏。

但如果還是想解決“發燒”本身,那麼我們會做什麼?

也許會物理降溫?

你會說沒錯啊,因爲物理降溫可以直接降低溫度。包括用退熱貼或冰袋敷前額、頭部;用溫溼毛巾擦拭孩子的額頭、頸部、腋下、大腿根部及膕窩部;洗溫水澡,等等。

目前臨牀西醫也對物理降溫的方式有存疑,包括貼退熱貼以及洗澡,更不建議家長採用冰水和酒精擦浴辦法退燒。冰水擦浴會明顯增加不適感;酒精擦浴可使血管劇烈擴張,引起虛脫或酒精中毒,嚴重時會導致昏迷甚至死亡。

而從中醫的角度,物理降溫基本不太會起到什麼幫助,如果對於風寒感冒發燒情況,幫助降溫和散熱極可能與身體的發汗趨勢背道而馳,進而導致病程延長。

如果還想針對溫度想辦法,我們還會做什麼?

對了,要用退燒藥。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可安全有效地用於兒童退燒的藥物只有2種 :即對乙酰氨基酚(泰諾林、百服嚀)和布洛芬(美林)。前者適合 3個月以上的孩子,後者適合 6個月以上的孩子。

對於西醫給出的退燒藥使用注意事項包括有:

1.用退燒藥要根據體重計算藥量,而不是年齡。

2.嚴禁把成人的退燒藥掰開、減量後給孩子服用。

3.感冒藥和退燒藥同時使用需要仔細看成分,避免相同成分藥品疊加服用;

4.服藥期間還要讓孩子攝入足夠的液體。

5.乙酰氨基酚最小給藥間隔是4小時;每種退燒藥每天給藥不能超過4次。

6.必須兩種退燒藥交替使用時,交替使用的時間間隔最少爲2小時

同時,國內外較爲權威的西醫對退燒藥使用說明很重要的一點是:退燒藥只是爲了讓了身體更舒服,但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而沒有找到病因前,盲目的退燒只會掩蓋病情。

中醫認爲退燒藥可以一定程度地通過發汗來排除病邪。如果確實是單純的風寒發燒的情況下,沒有更溫和的方式可選擇時可使用小劑量的退燒藥進行發汗把寒邪通過汗液排出來,以達到治癒的效果。

但是,只適合風寒發燒,而且是沒有更溫和的方式時。

很多朋友在開始學習中成藥的時候都會問?現在退燒了,如果晚上再燒起來還怎麼辦呢?

反覆燒,是使用退燒藥的常見情況。

原因是,喫了退燒藥之後了那個退燒是個假象。

因爲會反覆發燒,加上降溫效果又很迅速,所以我們常常不能避免對退燒藥的反覆使用。羊爸爸社區有媽媽們的一些個案反饋,小孩在使用退燒藥後不到一分鐘就出現驚厥,或者十分鐘之內出現驚厥。

因爲退燒藥可以發汗,而驚厥大多是因爲津液缺失造成,那麼我們大概可以推斷,一方面是小孩平時脾胃狀況不太好,津液供給能力不足,一方面是退燒藥的反覆使用快速地消耗了身體的津液而導致的驚厥。

這裏我們需要不斷提醒媽媽們的是:反覆使用退燒藥、濫用退燒藥,對小孩體能的過度損耗後,對小孩的脾胃極可能存在潛在的傷害,導致後續長期體質問題;在此觀點上,相信國內外權威的西醫也秉持同樣的意見。

說到底,孩子發燒,首先要學習的是每一種發燒背後的原因和應對方法。

再劃重點:

來看發燒的急重鑑別

急證需要找靠譜醫生的情況:持續的神志不清,抽搐頻繁,持續高熱,大便幾日不通。有驚厥史的小兒,高熱時間超過三天,家長處理卻無效的。

普通發燒可以通過辨證處理:精神稍差,舌苔異常(變厚或變黃),怕冷,怕熱,手腳涼,手心燙,出汗而不退燒。

變蒸發燒不需要處理:精神正常,無汗或微汗,沒有明顯咳嗽,腹瀉,便祕的症狀,手腳溫熱,耳朵,屁股涼。變蒸是小兒生長過程中生理的需要和更新。每次變蒸發燒後,小兒會在智力,體力方面就會有一些不一樣的變化。

繼續劃重點:

辨證發燒的常見種類和處理方法

積食發燒:由於喫了超過當下自身消化能力的食物而引發的腸胃垃圾積滯之後引起的發燒。不一定是喫得太多而引發積食,有時候,高蛋白製品,多油,重口味,多添加劑,多寒性,生冷(如水果)等,由於需要通過更多的熱能動力進行消化吸收,所以,也會引發積食。

其中需要注意的兩個關鍵點是:1,自身脾胃消化能力和動能不足。(如小兒嬌嫩的脾胃,如正處在生病時,如相對的虛寒體質)

2.則是食物自身被消化時的難度等級。(如肉蛋奶的難度等級大於蔬菜,水果的難度等級大於米飯,米飯的難度等級大於稀飯。)

伴隨會有,舌苔厚,手心燙,大便硬黑,惡臭,或者便祕,口臭,愛喝水,怕熱等特徵。

處理思路是:通便,消食化積。

中成藥可以使用的是四磨湯口服液,或保和顆粒。也可以使用外治法,如運八卦,掐四縫,下七節骨等。如果大便通了,垃圾排出了,就會退燒。

受寒發燒:這個很好理解,就是受了風寒。除了冬天,其他季節也同樣會受寒,比如空調房,比如洗澡或脫衣服,運動出汗後馬上脫了衣服,一冷一熱,都會容易受寒。

伴隨會有,舌苔薄白,鼻涕,噴嚏,鼻塞,咳嗽,怕冷,不出汗,或汗少等特徵。

處理的思路是:祛寒發汗

如果是單純的受寒發燒沒有伴隨積食或其他情況,那麼食療方法推薦的是生薑紅糖水,蔥白淡豆豉湯,外治法推薦的是按摩熱敷大椎,艾葉煮水泡腳,貼丁桂兒臍貼等。汗液會把風寒邪氣帶出體外,所以出汗後,就會退燒。

溫病發燒:有時是因爲季節的變化,如春天陽氣生髮時,人的體內也需要跟隨季節進行一些調整變化而引起的發燒,有時是因爲感染了流行性病毒引發的發燒,多見高燒,幼兒急疹的情況。

伴隨會有,燒後出疹子,舌苔薄白,舌尖紅,怕熱,脣紅等症狀。如果排除積食和受寒,那麼基本可以定義會溫病發燒。

處理的思路是:舒肝透熱

推薦的食療方法是:三豆飲,黃豆綠豆兩把,黑豆一把,大火燒開小火燉煮2小時。每天喝三到四次。此類發燒,如幼兒急疹,不處理也都可以自愈。

重中之重:不是所有的發燒都能發汗。如果積食發燒被使用發汗的方法退燒,可能會導致津液虧損,甚至驚厥。與誤用退燒藥的退燒行爲無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