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杜蕾斯“內涵”廣告被罰引熱議背後:中國青少年性教育到底有多遙遠?

如果是你,會怎麼教娃?

近日,斯騰爽健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杜蕾斯官方微博的認證公司)持股75.05%的子公司上海曼倫商貿有限公司新增了一條行政處罰,處罰金額81萬元,違法行爲類型爲發佈廣告含有淫穢、迷信、恐怖、暴力、醜惡的內容。

該事件立即引發關注,有關話題迅速衝上微博熱搜榜。

21新健康搜索發現,截至10月15日,有關話題#杜蕾斯因內涵廣告被罰81萬#和#杜蕾斯被罰81萬處決書曝光#分別達到11.1億次閱讀量、6萬討論數和536.1萬閱讀量、445次討論數。

大多數微博用戶對於杜蕾斯廣告的被罰表示不能理解,甚至將同類企業傑士邦也牽扯其中。

還有不少用戶聚焦在性教育上。有網友表示,他們本來就是賣這種東西,都已經想盡辦法表達得隱晦“內涵”了,還要挑眼,除非你全面禁止此類產品打廣告。那樣的話以後小孩超市裏看到,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我國的性教育真的已經缺失得太多了。

但也有網友贊成杜蕾斯廣告被罰款,理由爲“性教育是讓你瞭解並注意保護自己,而不是鼓勵你上牀。不是什麼性騷擾又貶低女性的垃圾廣告都能稱得上性教育”。

事實上,性教育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也是個敏感話題,“當我們說起性教育這個話題時還是容易引起敏感,有人認爲性教育就是性行爲的教育,對這個名稱一直都有避諱。”不久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項目官員李紅豔在中國好公益平臺舉辦的性教育議題研討會上向21新健康表示。

而在此次研討會上,多位專家也共同呼籲,青少年性教育的關口應當前移。同時也指出,我國青少年性教育存在供不應求、師資缺乏、社會組織力量薄弱等問題。

01 該不該開展青少年性教育?

4月1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對今年第一季度檢察辦案數據進行了通報,在未成年人檢察方面,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檢察機關對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決定起訴4151人,同比上升2.2%。

而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馬軍和副所長宋逸發表在《柳葉刀-全球健康》的一篇研究中指出,15~19歲女性已婚率從1990年的4.7%下降到2000年的1.2%,但在2015年反彈至2.4%。農村地區2015年15~19歲女性已婚率和生育率約比城鎮地區高3倍。

“我們國家97%以上的艾滋病患者都是通過性行爲傳播,其中又以異性性傳播爲主,但這是針對全人羣。如果針對青年學生來說,同性性行爲是主要傳播途徑,感染者80%都是校外青年。”李紅豔表示,根據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年版,青少年初次性行爲的平均年齡爲15.9歲,60%的青少年不瞭解避孕知識,初次性行爲的避孕率只有53.2%,本人或女友懷孕比例達到25%,因此,青少年非醫院妊娠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另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科學技術處研究所科技處處長劉慶向21新健康介紹,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科學技術研究所與歐盟合作的項目中發現,19歲以下的流產佔了3.1%,超六成是重複流產,三成以上是未婚人流。而重複流產可能會出現不孕不育等多種併發症。目前在輔助生殖的患者中,大概有88.2%的人有過人工流產史。

開展青少年性教育十分必要,但性教育並非性行爲教育。

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聯合國人口基金、聯合國婦女署、世界衛生組織共同發佈《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明確全面性教育概念:全面性教育是基於課程、探討性的認知、情感、身體和社會層面的意義的教學過程,其目的是使兒童和青少年具備一定的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從而確保其健康,福祉和尊嚴。

而我國在《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首次出現了全面性教育,該文件第七條第(一)款表明,接受和參與全面性教育,可提升青少年對性與生殖健康的認知水平,提升保護自身、尊重他人身心健康的責任意識。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第五章第四節規定,以青少年、育齡婦女及流動人羣爲重點,開展性道德、性健康和性安全宣傳教育和干預,加強對性傳播高危行爲人羣的綜合干預,減少意外妊娠和性相關疾病傳播。

“開展全面性教育,不僅可以預防艾滋病、早婚早孕、人工流產、非醫院妊娠等問題,還可以發展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在平等、尊重的理念下建立自己的社會關係和性關係。”李紅豔表示,開展性教育是一件意義非常深遠的事情。

02 專家呼籲青少年性教育關口應前移

“我女兒回家都跟我說了,她們班主任在學校給她們講懷孕的過程,還給她們講男生和女生的區別。我女兒才9歲,是能聽這些事情的年紀嗎?你還當班主任的。”早前,一位家長因吐槽老師教給自己的孩子懷孕和性別方面的知識而引發熱議。

而一位網友也在騰訊醫典一則科普漫畫下評論道,“能保證18以下的看不到嗎?不會效仿嗎?掛着個兩性健康就萬事OK了?不是保守,18以後纔可以也是爲了健康,這些還是成年以後在(再)瞭解吧!”

“專業的人會說分不同的年齡教育不同知識,但實際對一般人,考慮到有些小孩子早熟建議至少3年級(9-12歲)以後。”一位微博用戶在一則《手繪幼兒性教育》的微博下“義正言辭”地表示性教育不應早於9歲,會引起不必要的好奇。並“好心”地特意提醒大家不要過早進行性教育。

性教育真的至少要在9歲以後纔有必要進行嗎?

事實是,已有多位專家呼籲,對青少年性教育的關口應當前移。

“3歲的孩子還沒有明顯的性別刻板印象,但五六歲的孩子在不同方面已經有性別刻板印象了。”劉文利向21新健康表示,這給我們的啓示就是性別教育要比小學更早。他強調,如果在義務教育階段能夠把性教育做好,後面很多問題都可以在這一階段完成,花最少的力氣辦最大的事。

據其介紹,開展性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孩子提高性知識水平,改變性別刻板印象,降低對艾滋病、同性戀的歧視態度,還能幫助孩子更平穩地進入青春期,處理人際關係,改善家庭關係。

而劉慶則表示,目前我國面臨生育率下降、出生缺陷等問題,解決措施中最重要的就是生殖健康關口前移,而關口前移應該從青少年開始,如果等到出現問題之後再來解決就已經晚了。

西安市光源助學公益慈善中心理事長張耀華同樣表示,性傳播疾病的低齡化、性侵害的頻發以及移動互聯網包含的色情、暴力等信息可能誘使青少年犯罪等問題,實質上就是缺乏性教育的後果,如果將時間往前推,讓這些孩子接受良好的性教育,這些問題也許就不會存在。

另外,李紅豔也呼籲在義務教育階段一定要普及性教育,“大部分15-24歲的艾滋病感染者都是校外青年,一旦他們在15歲之後進入社會,便很難開展艾滋病預防教育,這遠不如在學校裏有組織地進行全面性教育來得有效。”

但同時,多位專家也表明,目前國內青少年性教育工作仍然面臨重重阻礙。

03 青少年性教育任重道遠

“如果從全面性教育的概念出發,中國的性教育其實還很遙遠。”李紅豔表示,性教育的發展現狀,整體來說是供不應求,主要阻礙有政策的支持力度、公衆的態度、技術資源、實施能力等方面。

李紅豔還指出,目前性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還非常初步,成都大學是唯一一個針對師範生開設性教育專業的院校,其他很多院校都是通過開設一些公共課,但這遠遠不夠。

針對專業師資缺乏的問題,“你我夥伴性教育支持平臺”開發出了標準化性教育課程包,將一節性教育課變成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用1-2個固定的動畫視頻講述性教育的專業知識,一個部分是設置參與式遊戲、小組討論、情景扮演等活動讓線下老師帶領學生參與每一個關鍵概念。

“這樣既保障了每一節課的核心知識是科學準確的,獲取信息是一致沒有差異的,也降低了性教育的專業門檻,降低老師的心理壓力和投入的時間成本。”張耀華表示。

但是,據張耀華介紹,作爲國內性教育覆蓋規模最大的組織之一,你我夥伴的性教育課程僅僅覆蓋了全國二十四萬八百六十三所學校中的2400所學校,所佔比例不到1%,能夠合作的公益組織也不到200家,但全國共有69.9萬家社會組織。

“中國孩子性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供需問題,不是現在怎麼樣把性教育做到100分的高質量,而是有大量的孩子,他們沒有性教育,是空白,是零。我們希望能夠用最短的時間,先讓更多孩子接觸到60分及格水平的性教育。”張耀華表示,我們的願望很好,但是我們的資源很少,我們只有少量的錢,卻需要做大量的事,所用的時間還要很短。

但是,無論從國家政策還是從個人發展層面來說,性教育的普及都將繼續推進,同時與我們每一個都相關,“我們需要每個人都來付出努力,共同推動這樣一個事業的發展,受益於我們每個人,也受益於每個所服務的羣體。”李

(作者:朱萍,實習生,王鑫雪 編輯:徐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