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方點兒聊性話題,大學生對談性教育專家

性教育不侷限在生理層面,很多時候涉及對人的情感的討論。

新京報記者 郭薇 胡閒鶴 視頻 周博華 李欣侗 編輯 白爽 劉夢婕

大方點兒聊性話題,大學生對談性教育專家

劉文利:進入大學之前,你接受過性教育嗎?

王瀟翼:我覺得很少或者說是沒有,可能小學時會有一些生理課,但老師也不會講得很細,課時也比較少。

劉文利:講授的知識有什麼是你印象深刻的?

馮勖卿:高中上生物課時,老師特意用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方法講什麼是受精過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種。

劉文利:你們接受的性教育,有告訴怎麼正確使用安全套嗎?你知道怎麼鑑別它的正反嗎?

馮勖卿:我們的課上會介紹各種避孕方法,最後會發模型和安全套,練習怎麼正確使用。

這是一場發生在大學老師和兩名大學生之間的對話。

劉文利,性教育學者、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性教育課題組負責人,因其30餘年來在中國性教育領域的探索與推動,被媒體稱爲中國性教育的“破冰者”。

中國傳媒大學學生王瀟翼自述,在成長過程中接受過的性教育寥寥,在她看來,很多大學生的性知識都來源於公衆號和B站。

馮勖卿在北京大學讀書,曾選修過性教育課程,他認爲,性教育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減少性犯罪的發生,保護弱勢羣體。

最近,大連理工大學等高校對學生性行爲的管理引發了社會關注。學校有權阻止大學生的性行爲嗎?我們應該怎麼去談論“性”?

━━━━━

“性教育在我成長過程中是比較缺乏的”

“我們學校好像沒什麼跟性有關的課程,性教育在我從小到大的過程中是比較缺乏的。”談及高校性教育,中國傳媒大學學生王瀟翼這樣說。

北京大學學生馮勖卿則表示,他曾選修過“人類的性、生育與健康”課,這是北京大學從1996年起開設的公共選修課,也被稱爲“三寶課”。

我國性教育情況如何?覆蓋1764所高校、54580名大學生的《2019-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顯示,52.04%的受訪學生曾在學校接受過性教育,28.02%的受訪學生表示沒參加過,19.94%的受訪學生認爲自己根本不清楚。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三寶課”任課教師姚錦仙曾表示,“‘三寶課’開設這麼多年,我感覺整個社會在性教育方面有一些進步,但是步子還是邁得不夠大,同學們在這方面的變化也較少。”

長期以來,部分家長把性教育視爲“洪水猛獸”,社會對於性教育特別是早期性教育的一個質疑是,過早接觸性知識是否會引導孩子發生性行爲?

劉文利認爲,目前沒有科學證據表明因爲性教育的開展,而導致孩子發生早期性行爲,反而有部分證據證明性教育推遲了第一次發生性行爲的時間。“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在懂得了相關知識後,孩子在這方面其實會更理性、更負責任。這跟我們之前的認知可能不太一樣。”

━━━━━

“性教育不僅侷限在生理層面,

還有人的情感探討”

在被問到性教育涉及哪些內容時,馮勖卿認爲,“廣義上跟性有關的,包括兩性關係、性少數羣體、戀愛等話題,可能都屬於性教育。”

聯合國2018年發佈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提出了“全面性教育”的概念,指出這是一個基於課程的,探討性的認知、情感、身體和社會層面意義的教學過程。

劉文利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作爲技術顧問,參加《綱要》的技術諮詢工作。她表示,性教育的內容不僅侷限在生理層面。“除了講生理構造、生理功能,還有社會、文化層面的東西在裏面,比如現在大學生關心的權利問題、性別平等,我認爲性教育課程的內容應該是與時俱進的。”

事實上,基礎教育階段的性教育已經成爲法律的明文要求。今年6月1日起實施的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在“學校保護”一章中納入了性教育相關內容: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劉文利還提到,性教育很多時候涉及對人的情感的探討,“它讓孩子知道人在不同的階段感情的發展狀況是怎樣的,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感情,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對喜歡的人表達愛。”

━━━━━

“學校應該教我們如何負責,而不是一味禁止”

在教育領域,學校教育通常被稱爲“正規教育”,家庭和科技場館等社會場所開展的教育被稱爲“非正規教育”。作爲社會大衆相對陌生的一種教育活動,性教育的責任主體應該是哪一方?

劉文利表示,全面性教育既可以在校內開展,也可以在校外開展,但有研究證據表明,在學校這樣的正規場所開展的,特別是基於課程的性教育是最有效的。

近期,部分高校嚴管大學生未婚性行爲引發的爭議,其背後是對學校性教育和學生管理邊界的討論。高校有權禁止在校學生髮生性行爲嗎?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應該學會對自己的行爲和身體負責。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學校應該教會我們如何去負責,而不是一味禁止。”馮勖卿說。

目前,各大高校制定學生管理規定的依據,均是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該規定目前有1990年、2005年、2017年三個版本,均未對高校在校生的性行爲明令禁止。

爲何學校做出這樣的規定?著名性學家彭曉輝認爲,這是爲了應對因爲發生性行爲而產生的相關負面事件。“從社會影響和學校紀律角度考慮,這樣的條例制定有其合理性。”

“大學生通常都已成年,成年人有權利也有能力決定是否發生性行爲,在不違法的前提下,成年大學生的這一權利需要受到尊重。”劉文利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