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在單槓上晃來晃去一個引體向上也拉不起來、5分多鐘跑完800米上樓兩腿直哆嗦……

記者近日走進一些高校發現,部分學生身體素質堪憂。很多男生做引體向上非常喫力,立定跳遠跳不遠,不少學生短跑爆發力不足,存在“長跑恐懼”。

教育部2014年印發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要求,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管理,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指導學生科學鍛鍊,每年對所有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鍛煉。如何落實相關要求,不斷提升大學生體質?

“沒有勁”“跑不動”

“我校40%的男生體測引體向上項目拿不到分,很多男生一個都做不了。體測優良率每年都在下降。”山東某高校體育部負責人說,十幾年前大部分男生都能拉到10個甚至更多。

記者曾到雲南大學實地調研體測課。男生1000米成績多在及格線上下;某個班的女生跑800米,到了最後50米,明顯非常喫力,衝過終點後彎腰佝背,表情痛苦。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與體質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張一民曾參與修訂《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長期關注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即便基於學生體質狀況,一些項目的及格標準有所降低,但體測結果仍不盡如人意。”他說。

張一民說,以大學男子組1000米爲例,1989年60分及格是3分55秒,2014年是4分32秒,降低37秒。這相當於,1989年長跑剛及格的學生已到達終點,2014年的學生還在距離上百米開外的地方跑着。

2021年,教育部公佈的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大學生身體素質下滑問題嚴峻,肥胖、耐力不足等問題突出。

北京一名體育老師說,爲逃避體測,部分學生會購買“病歷”裝病請假,聲稱膝關節積水、半月板損傷。“我們無法一一辨別‘病歷’真僞,也害怕學生真的發生意外,所以免測人數居高不下。”

有的學生爲體測過關甚至還會找“槍手”。記者在網絡社交媒體上看到,有大學生髮帖“求代測”或“替考”,主要集中在中長跑等項目。有大學生說,找“替考”一方面是因爲身體素質較差,另一方面也因爲體測成績與評優評獎掛鉤。

身體素質爲何下降?

記者調查發現,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既有學生不願鍛鍊的原因,也和一些高校對體測不重視、體育課設置不合理相關。

——部分高校未嚴格執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體測不重視。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畢業時,測試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或肄業處理。

多所高校體育部負責人表示,出於各種考慮,這一規定在不少高校並未嚴格執行,有的甚至直接忽略,導致學生心理上對體育鍛煉、測試產生鬆懈。

張一民透露,有高校爲應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抽查複覈,得知專家組來了還會專門找體育成績好的學生配合,導致體測數據失真。

——一些高校體育課設置不合理。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大學體育課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記者調查發現,當前很多高校的體育課程設置雷同,與大學生的運動需求脫節,影響其上課積極性。

“現在上體育課基本還是在操場上學田徑、足球、籃球等,和十幾年前差不多。”一些高校學生反映,現在年輕人喜歡的瑜伽、運動減脂、戶外拓展之類的“新體育課”幾乎沒有。

據張一民介紹,相比中小學生體育課有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高校體育課並無統一課標。不少本科院校通常只在一、二年級開設體育課,學生體育鍛煉時間明顯不足、效果不佳。

教育部學生體質健康抽樣複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大學生的不及格率約爲30%。

——部分大學生鍛鍊意願不強。受訪體育老師表示,一些學生上體育課在操場邊玩手機,“以前足球場上常看到學生們搶場地,現在就只有零星幾個人”“晨練時間,運動的學生寥寥無幾”……

山東某高校研究生李景磊說,學校研究生階段沒有體育課,體育運動全靠個人。班裏僅有十分之一的同學平時會進行有規律的體育鍛煉,想打個籃球都湊不齊人。要麼嫌夏天熱、冬天冷,要麼就是有其他娛樂活動。

部分受訪大學生甚至表示:“喫飯都懶得走路去食堂,還運動啥?”“早上八點的專業課都爬不起來上,怎麼可能去晨跑?”“是手機不好玩了還是上網不香了?”……

多措並舉增強大學生體質

受訪人士表示,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不僅需要大學生“自我加壓”,還需要相關部門和學校的聯合推動。

專家表示,要嚴格執行相關標準,提升學生重視程度。2021年,雲南大學出臺的“最嚴體育校規”曾引發網上熱議:從2021年秋季入學的大一新生開始,任何一個學年體質測試不及格的話,將拿不到畢業證。

“這並非雲南大學首創,而是教育部的規定。”雲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王宗平說,學校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後,學生體測合格率大幅提升,從2018年的68.6%提高到2022年的90.3%。“現在學生們越來越重視體育鍛煉,每天晚上八九點,學校操場上都有他們鍛鍊的身影。”

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劉波建議,學校可以基於自身條件開設更多特色課程,幫助學生提升運動興趣。目前,清華堅持本科四年開設體育課,涉及競技體育、休閒體育、民族傳統體育和體療課等50多個課項,爲研究生開設體育選修課。

此外,應優化體育課成績構成、評價方式,嚴防體測造假。合肥工業大學體育教師成守允說,學校進行了體育教育課內外一體化改革,將“體育健身”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必修模塊之一,作爲學生畢業硬指標。體育課成績與學生課外鍛鍊掛鉤,體育課內課堂測試及期末考覈佔60分,理論學習佔10分,課外健身佔30分,課外健身中健跑運動不少於60%,通過智慧系統預約其他體育運動不超過40%。

爲防範替考等造假行爲,合肥工業大學採用驗證學生身份證的方式,人證合一方可測試;安徽大學則通過身份證和麪部識別檢測雙重認證,一旦發現替考現象將嚴肅查處。

尤爲重要的是,要體教融合,養成良好鍛鍊習慣。在清華大學,本科新生會齊聚一堂,通過“體育第一課”體會“無體育,不清華”的體育傳統與精神。也有不少學生因爲參加新生赤足運動會、校園馬拉松,找到熱愛的體育項目,收穫屬於自己的成就感和歸屬感。

“高校可以通過符合自身特色的舉措,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打造面向全體學生、貫穿全過程、滲透育人全方位的校園體育文化。”劉波說:“體育鍛煉所具備的內在教育價值可轉化爲社會生活中所提倡的優良品質,這將令學生終身受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