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時,常自比管仲、樂毅,可見管仲在歷代政治家心裏的地位。

管仲最爲人們熟知的,是他開創業官方色情服務,可謂是色情行業的祖師爺。

《戰國策東周策》裏有是這樣記載:齊桓公宮中女市七,女閭七百。閭是門的意思。中國第一批妓女七百人,開創了國家創建妓院的先河。

後來齊桓公經常對外征戰,俘獲搶來的女子,有些姿色可人的賞賜給手下大將,其他的全部都放置國家妓院中。

然而,這並不是管仲的全部,他能成爲諸葛亮的偶像,成爲千古名相,說明管仲並沒有那麼簡單。

1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據說他的祖先是周穆王的後代,父親管莊曾是齊國的大夫,不過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

幼年喪父的管仲,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的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爲了生活,他和鮑叔牙合夥做生意。

因爲生活貧苦,合夥做生意的錢,大部分由鮑叔牙出,可是,等到分紅的時候,管仲卻要多分。

對此,鮑叔牙並不介意。因爲他知道管仲家庭條件不好。

這還不算,後來兩人一起去打仗,管仲也不管鮑叔牙的死活,只管自己逃命。

對此,鮑叔牙解釋說,管仲有老母親要養。

這還不是兩人的全部。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加入了不同的政治團體,鮑叔牙當了齊國公子小白的謀士,管仲卻爲齊國的公子糾效力。

兩位公子在回國繼承王位的爭奪戰中,管仲曾驅車攔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帶,小白裝死騙過了管仲,連夜趕到城內繼承了王位,也就是後來的齊桓公。

公子糾失敗被捕,管仲也成了階下囚。

齊桓公登基後,本想拜鮑叔牙爲相,並欲殺管仲報一箭之仇。

可是,鮑叔牙卻說管仲之才遠勝自己,堅決推薦管仲出任相國。

後來,齊桓公重用管仲,成爲了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晚年曾感動地說:

''我與鮑叔牙經商而多取財利,他不認爲我貪心;同鮑叔牙謀事,我事情辦糟了,他不認爲我愚蠢;我三次從陣地上逃跑,他不認爲我膽小怕死;我做官被驅逐不認爲我不肖;我輔佐公子糾敗而被囚忍辱,他不認爲我不知羞恥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子也!''

什麼叫知己難尋?

管鮑之交,千古傳誦。

那麼,管仲到底有何經天緯地之才,能夠輔佐齊桓公稱霸?

2

管仲因爲從小經商,積累了很多經驗。他輔佐秦桓公後,治國理政的才能漸漸現實出來。

管仲倡導自由貿易。

齊國地處海濱,漁業和煮鹽業一向發達,管仲規定,魚鹽可以自由出口,關隘只登記而不予徵稅,以便利諸侯各國。

其他的出口商品也實行單一稅制,在關隘徵過了的,在市場上就不再徵了,反之亦然。

對於前來齊國做生意的商人,他更是大開國門,無盡歡迎,還給他們很多優惠政策,這樣來齊國做生意的的人就越來越多。

這不就是現在的招商引資政策嘛,彼時管仲已經開始使用。

爲了活躍市井,管仲甚至首開國營色情業。他在都城臨淄辦了七間官辦的妓院(“女市”),每一間有妓女(“女閭”)100人,共700人,後來又增加到2000人。管仲以此吸引他國商旅,並大收其稅。後來的色情業者因此奉管仲爲保佑平安的“產業始祖”,清代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便稱,“娼族祀管仲,以女閭三百也”。

管仲經濟運作的手段還不止於此。

在古代,鹽和鐵就好比今天的自來水和電,

每家每戶都離不開。

因此,管仲主張政府對鹽鐵的控制,也就是壟斷。

政府壟斷之後,然後又把經營權下放給一些商人,然後政府和商人通過協商比例分取利潤。

這樣,不僅大大提高了商人的積極性,而且,政府的收入也穩定的增加。

管仲還善於運用價格來調劑經濟,以此增加國家收入。

他曾舉例說,如果國家掌握了大量的布,即不必再徵布稅,而要徵於原材料麻,麻價因課稅漲10倍,布價就可能因此而上漲至50倍。

同樣道理,如果國家掌握了大量的織帛,就可徵收原材料絲的稅,這樣又可使織帛的價格上漲10倍。

在列國間的貿易上,他主張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對待各國的價格水平,所謂“因天下以制天下”,如果他國的商品質量高過本國,他主張提高該商品在本國的銷售價格,這樣就可以引導外貨的輸入。如果要獎勵出口,就要壓低出售價格,“天下高而我下”。

與其他偉大的政治家提倡節儉不同,管仲歷來鼓勵消費,甚至是倡導奢侈。

管仲倡導奢侈的理由是,“丹沙之穴不塞,則商賈不處”,“富者靡之,貧者爲之”。

就是說,只要不人爲地堵塞利源,商賈就會日夜不息地從事營運而不知休息,而富裕的人只有不斷消費,貧窮的人才有工作可做。

他說,每當年歲凶歉的時候,人民沒有本業可做,國家就應該進行宮室臺榭的修建,以增加人民的就業,尤其要僱用那些喪失了家產的赤貧者。

這時候修築宮室,不是爲了享樂,而是爲了增加就業,平衡經濟。

這種通過政府的固定資產投資來刺激經濟復甦、增加就業的做法,在當今之世並不罕見,可是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這樣的智慧,確實是讓人驚歎的。

這些還不是管仲的全部,管仲還是有史以來商戰第一人。

3

在《管子·輕重戊》中便記載了兩則十分精彩的案例。

齊國周邊有兩個小國,莒國和萊國,多年以來與齊摩擦不斷。齊桓公即位後問計於管仲:“莒、萊兩國又有農田,又特產紫草(一種染料作物),國力不弱,如何對付?”

管仲說:“這兩個國家出產紫草,而我們卻出產銅,您就派遣一些沒有作戰經驗的士兵去採礦冶銅,鑄成貨幣,再用它高價購買兩國的紫草。”

莒、萊兩國的國君聽說齊國高價收購紫草,當然大喜過望,在他們看來,銅幣是人們所珍重的,而紫草則是我國特產,用我們的特產換取齊國所有的銅幣,這樣一來,齊國終將被我們兼併。

於是,兩國民衆在政府的號召下紛紛放棄了糧食生產,去種植獲利更高的紫草。第二年,管仲突然命令所有采礦冶銅的士兵全部回去種糧。然後,停止向莒、萊兩國進口紫草。

如此一來,兩國糧價頓時大漲,每鍾糧食竟高達370錢,而齊國的糧價只有每鍾10錢,莒、萊之民紛紛投靠齊國。經此一役,兩國國力大減,不得不歸附齊國。

另一場商戰發生在齊和魯、梁之間。魯國和梁國都是東方的大國,特別是魯國,向來與齊國並稱“齊魯”。

魯、梁兩國的民衆擅長織綈,這是一種色彩光亮、質地絲滑的絲織品,用它裁剪而成的衣服是當時最高檔的服裝。管仲就懇請齊桓公帶頭穿綈衣,還讓他的左右侍從也同樣跟隨。

很快,穿綈織的衣服成了齊國上下的時尚。雖然綈的需求量猛增,供不應求,管仲卻不允許本國人生產綈織品,而是一律從魯、梁兩國進口。

爲了大張聲勢,他還特意安排齊桓公穿着綈衣到齊國與魯、梁交界的泰山南面去炫耀了十來天。管仲召集這兩國的商人,對他們說:你們爲我織綈10匹,我給你們300斤銅,如果織了100匹,我就給3000斤銅。這樣一來,你們兩國即使不向人民徵收賦稅,財用也足夠了。

魯、梁兩國如同莒、萊一樣,果然中計,在政府的鼓動下,民衆紛紛從事綈的紡織,農事因此荒廢。一年多下來,糧價果然暴漲。到了這時,管仲如法炮製,下令關閉與魯、梁的通商關口,不再進口一匹綈布。

兩國經濟頓時崩潰,難民紛紛湧入齊國,管仲順勢讓他們去開拓齊國的很多荒地,反而促進了農業的生產。魯、梁從此一蹶不振,魯國的國君不得不親自到齊國去納幣修好。

管仲用不起眼的紫草和綈布,不戰而屈四國,是中國古代史上罕見的商戰案例,他無疑利用了列國間貿易中的供求關係,其手段之高妙和狠辣,迄今仍讓人歎服。

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人們對管仲的爲人一直頗有微詞,導致管仲的思想一直未受人們的重視。

管仲留下來的文字很多,思想龐雜,有《管子》傳世。

假如不是受道德評價的限制,管仲的歷史地位應該會更高。

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時,要客觀和公正的看待。

管仲對後世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關於道德方面的爭議,仍然不能掩蓋他的才華和貢獻。

而鮑叔牙對管仲的態度,同樣值得我們思考。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我們對人才的態度,決定了事業的高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