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泰康資產段國聖:權益市場最好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公司

10月16日晚,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會長,泰康保險集團執行副總裁、首席投資官,兼泰康資產CEO段國聖應邀做客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以“後疫情時代的資產配置”爲主題,從後疫情時代的風險與挑戰、下階段宏觀經濟形勢展望、中國中長期經濟結構特徵、後疫情時代資產配置策略四個方面作了深入剖析。

最好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公司

在談及後疫情時代資產配置策略時,段國聖分析稱,從權益方面看,目前國際形勢嚴峻,但是我們的外資流入非常穩定,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研究員告訴我一個令我非常喫驚的數據:MSCI WORLD指數所有的成分股中,我們根據三條標準篩選:第一個標準,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在50-1000億美元之間,太大的我不管了,太小的我不管了,就是中間帶;第二個就是相對穩定的成長行業,比如消費、醫藥、科技等等;第三個是複合的收入和增速在10%以上。滿足這三個條件的成分股中,58%是中國公司,18%是美國公司,其他地區公司佔24%,說明什麼問題?最好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公司。

有哪些投資機會?

大家提出一個問題,中國經濟轉型增速下降,傳統產業的增長速度受到一定壓力,但是是不是這些行業完全沒有投資價值?不一定,第一個是行業的集中度在提升。第二個是業務轉型可能帶來一些新的經濟增長點,比如商業銀行是傳統產業,因爲它是做貸款的,貸款的固定收益這些東西在下降,它本身債務在下降,債務的利息在下降。但是它也有一些新的產業,比如說它現在做資管,資管的利潤、毛利率比貸款要低,但是它是新興產業在增長。第三個就是存量資產的經營提升,比如地產開發量下降,但是存量的物業管理在加大,所以現在物業管理的市場增長得非常好。再一個就是板塊內部,一個大板塊可能是下降的,但是板塊裏面有一部分產業在增長,我們待會兒簡單舉一些例子。

第一個談地產,主力的置業人口見頂回落,勞動力人口在下降,所以只有這些年輕人要結婚,他在工作纔去買房。城鎮化的進程在放緩,房地產投資的拐點肯定在形成,這是毫無疑問的,大概最高峯的時候是17億平米。但是我們還有其它幾個因素,一個是人均住宅面積要提升,原來一家三口住120平方米,現在要住240平方米,經濟條件改善一點。再就是有些房子舊了要拆遷。此外家庭小型化,現在有些年輕人一個人居住,同樣也要一套房子。所以首先我們看新增的城鎮人口,儘管城鎮化的速度在放慢,但是城鎮化還在繼續,只是增長的速度比前些年慢,這個地方大概每年增量要四五億平米,這是一個剛性的需求。第二是家庭小型化,戶均的套數接近飽和,但是套均面積在增加,這部分對應每年有五六億平米的需求,此外舊房改造大概也有兩億平米的需求。加在一起有12-13億。中國這樣一個經濟體,即使住房最高峯的時期過去,但我們的剛性需求也還是有很大的量。大概在五六年以前,當時我們就思考這樣的問題,儘管地產的需求下降,但行業的集中度會上升,如果投資的企業是排名前20的地產企業,很可能該類企業每年的銷售量和銷售面積不降反增。中國的地產企業太多,排名靠後的一些企業可能消失或者是市場佔有率下降,而頭部的地產企業仍有大量存量的房子,很多是自己的物業管理公司,所以他的物業管理還在往上漲。

第二是消費升級浪潮下的消費產業,比如在消費升級下,一是滲透率在提高,有一些存量產品的更新換代。比如家電,家電本質上跟地產是相關的,比如你買了房子之後就會買家電。隨着地產的逐步下降,家電的需求也是下降的,但是這裏面也有一個問題,比如原來的空調可能沒有現在新的空調好,我可能要換一個空調,原來我可能每間房一個空調,我現在想買一個家庭中央空調,原來家裏四間房,客廳加三間房可能要四個空調,可能現在一個新的空調比原來的四個空調價格更高,更智能化、高端化。還可以拓展海外市場可以賣到印度、東南亞等國家。另外一方面,比如汽車消費和服務業消費我們的滲透率比發達國家低,這些產業我們還有很強的增長空間。所以在這種消費升級的趨勢下具有技術品牌、規模優勢的龍頭企業,可在產品升級換代中提升市場份額,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同時隨着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興起,又給很多的長尾產品提出了高質量的生存空間,並且可能針對某些特定的人羣製造特殊產品。這些產品也有空間。

以家電行業爲例,增長來自傳統品類(比如空調、抽油煙機)滲透率提升,新產品(比如洗碗機、小家電)要擴容,存量的產品要更新換代(比如冰箱、洗衣機就是十年),產品的能效、智能化升級,這都爲中國的家電產業、傳統產業提供了空間。還有海外開拓市場。將來家電行業還能維持一定的正增長,當然這個增長不一定太高,但是可以疊加,大概這個產業是個位數的增長。

還有一塊就是權益投資裏面的疫情和長壽時代下的醫藥產業。未來人的壽命越來越長,現在的人口學研究表明,每隔十年人口的壽命增長2-3年。第二,人到一定年齡以後,總有毛病。一個機器時間用長了,如果不報廢,總會有一兩個零件出問題。家裏自行車騎久了以後要麼鈴鐺有問題,要麼踏板有問題,最次也是油漆掉了。所以醫藥板塊是未來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它的主要邏輯在於產品的升級以及需求端的不斷增長。從供給來講,2017年醫藥研發投入維持在20%以上的增速,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數倍。中國醫藥研發投入佔全球的比重從目前的12%左右,估計提升到2023年的23%。另外成本優勢、高端人才的積累、監管日益國際化的結果以及巨大的市場因素,將吸引這個產業技術向中國轉移。需求端,中國長壽時代老齡化的提速,藥品和醫療服務有巨大的增長空間。未來在各個子板塊,包括器械、創新藥、開發生產的外包、CRO、CDMO、特色原料藥以及民營醫療服務領域都會有20%以上的增速。仿製藥、醫藥批發企業這樣一些行業可能受到採購政策的影響,受到一定的壓力。所以我們判斷醫療服務業25%以上的增長,特色原料藥20%以上的增長,零售藥店20%以上的增長,CDMO有25%以上的增長,器械有20%以上的增長,創新藥有50%以上的增長。

第三是國產替代,華爲事件加速了國產替代的進程。現在全社會已經形成共識,關鍵技術領域比較自主可控,所以在很多的創新領域:第一方面美國遏制中國是形成了共識我必須這麼做,第二個是有大型的企業,關鍵的企業會幫助很多的供應鏈做這件事情。比如說TMT中的應用軟件,政府對基礎軟件的自主可控需求的增長,有望在黨政、金融機構實現國產替代。比如說TMT裏面的半導體產業,未來芯片產業鏈的國產替代率可能是一個投資主線。還有國產的電子產業鏈,還有高端裝備製造的工業自動化,還有先進製造業的專用設備,我們在可見的將來一定會看到一批企業成長出來,這段時間也是中國最困難的時期,但是我們也看到這個行業的成長。

同時大家都知道,比如說5G、新基建的電子信息產業,疫情的爆發促進了新基建的建設,5G建設加速推進,電子傳媒行業都受益,包括傳媒行業5G的應用,5G應用行業太大了,包括物聯網、車聯網、自動駕駛、VR/AR等等,還有蘋果產業鏈等等這樣一些產業是受益的。

(作者:李致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