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告被罰30萬背後的光明乳業:正加大華東及華中區域廣告投放以低溫奶展開錯位競爭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葉心冉 近日,光明乳業(SH:600597)被上海市監管部門罰款30萬元的消息在網絡上持續發酵。

10月18日下午,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做出通報,指出處罰決定系當事人在發佈廣告中使用的中國地圖,未將我國領土表示完整、準確。當日下午,光明乳業也發佈聲明表示,視頻委託上海曦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進行製作。製作過程中,製作方工作疏漏,未將我國領土表示完整、準確。官方接連的聲明澄清了罰款並非由“請給我光明”的廣告詞引起。

網絡上同時流傳的一張“請賜予我光明”的宣傳圖,對此,記者聯繫到了這張圖片的作者,其告訴記者,該圖系4年前大學設計課的課堂作業,僅僅是學生時代的一份作品,一個與超人結合的小創意,後續並未用作任何商業用途。

拋卻熱點事件,迴歸到光明乳業本身近期的商業動作,可以發現光明乳業正在加大華東、華中區域的廣告投放力度。同時,多家券商機構將接下來光明乳業的看點定在低溫鮮奶類產品。

民生證券最新研報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光明廣告投放強度仍然保持高增長,在華東、華中區域的電視廣告投放力度同比大幅增長,東北市場廣告投放基本停滯。

分品類來看,研報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光明廣告投放重點品類是酸奶、白奶。酸奶和白奶的廣告時長佔比分別爲21.95%、21.36%,同比增長162.31%、67.47%。值得關注的是,品牌商業贊助類的廣告市場則佔據了近半壁江山。數據提示,光明商業贊助類廣告時長佔比爲48.14%,同比大增223.24%。

對比伊利和蒙牛,今年第三季度,伊利的廣告投放重點在白奶、酸奶和嬰幼兒奶粉,佔比分別爲54.78%、24.19%和13.40%,白奶、酸奶合計時長佔比78.97%,仍爲核心品類。而蒙牛廣告的投放重點在白奶和酸奶,廣告時長佔比分別爲23.35%、35.71%。

民生證券研報指出,與兩強不同,光明大量廣告資源投放在商業贊助類上,顯示品牌樹立在投放側重上仍具有較高優先級。

在夯實品牌的同時,光明乳業正在強化“優倍”在低溫白奶領域的優勢,繼續與兩強錯位競爭。

從資料來看,光明液態奶主要包括低溫奶(巴氏奶、 低溫酸奶等)和常溫奶(常溫酸奶、白奶等)。上海證券相關研報指出,光明乳業是巴氏奶全國龍頭,2016-2018年均爲全國鮮牛奶銷量第一名,目前市場份額約45%,伊利、蒙牛、三元合計約20%。

當下市場普遍觀點顯示,在伊利和蒙牛等龍頭乳企大規模鋪設渠道、不斷投入營銷以及積極開發品類的影響下,當前常溫市場已趨於成熟,由量增轉向價升和結構升級,而巴氏奶則進入量價齊增階段。

當前市面上液態奶可大致分爲兩類,一類是常溫奶(滅菌乳),即經過超高溫處理,可以實現牛奶在常溫中的長距離運輸;另一類是低溫奶(低溫乳),在充分殺菌的前提下保留牛奶的原始口感,但保質期較短,一般2-7天,且需要全程冷鏈運輸。因此,低溫奶在製作工藝、原奶品質、運輸環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光明乳業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液態奶同比增長2.3%,其中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2.3%。上海證券研報顯示,預計巴氏奶作爲公司傳統優勢品類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常溫奶則連續兩季度下滑。

此前在光明乳業媒體溝通會上,光明乳業董事長濮韶華曾介紹,2020年光明仍將進一步推動低溫產品的市場擴張,目前光明乳業正在進入尚未佈局的安徽市場,不排除與當地的存量乳企進行合作,搶佔市場。

並且,據透露,未來光明在新鮮牛奶市場還有很多方向,一是做高端鮮奶;二是光明巴氏奶品牌優倍將推出零乳糖、半脂類等產品;三是推出接地氣的冷鏈產品,如超巴產品。“超巴乳”一般指採用超巴工藝生產出的延長貨架期的巴氏殺菌乳,保質期可達15天。從今年7月份江蘇光明銀寶乳業工廠的開工儀式上透露的消息顯示,超巴產品被光明視爲跑馬圈地低溫奶市場的過渡性產品,以期在長保乳品獲得認可的背景下,將來短保產品能更爲順暢的進駐。

近期,多家券商提示關注光明接下來低溫奶表現。東北證券研報顯示,光明計劃在產品、渠道、營銷和生產端持續推進改革優化,繼續鞏固低溫龍頭優勢。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