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講臺三寸舌,育萬千桃李;一支粉筆一腔血,做一世園丁。永不停歇的腳步來自責任,無盡奉獻的情懷源於心底大愛。

10月15日上午,走進位於海東市樂都區的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玉樹(海東)分校,校園裏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副校長辦公室裏,馬朝輝正在認真批改授課班級的數學作業。

問起馬朝輝從教生涯中最幸福的時刻,他說:“是來自學生的關懷,每次在食堂就餐時都會有學生拿自己打的飯給我喫,還會囑咐一句,‘老師你多喫點,喫這麼點哪裏夠,我這麼小喫的都比你多呢!’”馬朝輝笑得眯起了眼。

說起馬朝輝與玉樹的緣分,還要追溯到十年前。

“新校園,會有的!新家園,會有的!”玉樹地震發生後,2010年6月,七省市緊急響應黨和政府號召,異地安置、轉移玉樹地震災區學生就讀。天津市耀華中學接受了500多名災區學生轉移安置就學工作。時任耀華中學副校長的馬朝輝主動請纓,擔當起了玉樹孩子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在玉樹學生們到來之前的暑假,馬朝輝沒有休息過一天,他和老師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各項準備工作中。瞭解青海玉樹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準備生活用品、學習特色教育教學方法……等孩子們到校,一切都準備得妥妥當當。新的學期,爲了方便工作,馬朝輝乾脆搬到了學校,與學生們同喫同住同學習,以身示範,高標準、嚴要求,全方位培養學生們的行爲規範、學習能力。

從2010年9月到次年12月,與玉樹學生朝夕相處的一年多時間裏,馬朝輝如父如母、亦師亦友,照顧着千里迢迢背井離鄉的孩子們。對學生的愛如同一顆種子,深深埋在了玉樹孩子們的心中,這些學生直到工作後還親切地稱呼他“阿爸”。

這段教育經歷,讓相隔兩千多公里的教育人走到了一起。2018年9月1日,新建的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玉樹(海東)分校開學了。在老師們當中,有一個熟悉的身影——來自天津的馬朝輝。

馬朝輝 左一

新學校在全國招聘管理者之際,一雙雙玉樹學生清澈而求知的雙眸再次出現在馬朝輝的眼前。在短暫的思考之後,馬朝輝毅然辭去了在天津的工作,離開生活、工作了四十年的故鄉,將在天津教育教學的優秀工作經驗帶到了青海。

每當問起馬朝輝放棄優越的條件來青海工作的感受,他還是以樸實的話語回答:來青海的初心是一份對玉樹孩子們的思念,一份讓玉樹孩子們獲得更好教育的愛心,一份擔當民族教育的責任。

作者:實習生 郭雅 稿件來源:青海羚網 聲明:以上內容版權爲《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臺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