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作为国内高校的武汉大学突传来噩耗,又一名女教授张俐娜在医院抢救无效身亡,享年80岁。

张俐娜,一个在科研界响当当的名字,是武汉大学的骄傲,也是江西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作为武汉大学首位女院士,张俐娜在科研上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只可惜生命是有限的,即使是再优秀的人,也无法摆脱死亡,这听来令人觉得无奈。

张俐娜出生于福建,籍贯是江西萍乡。小学毕业后,张俐娜去了江西南昌读书。那个时候张俐娜其实是想当一名老师,教书育人,但是当时老师却说她比较适合当科学家。

她的理科成绩从小就很好,且性格也比较严谨。在老师的建议下,张俐娜选择了走科学家这条路。高中毕业后,她进入了武汉大学化学系学习,毕业后经过几番转折,被调入到武汉大学任教,成为了一名教授,为国家培养科研人才,并为科研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然而,科研这条路,对于她来说,其实并不好走。

科学研究向来是没有时间的规律性的,只要你想,哪怕夜以继日,也都可以。对于科学的探究,使得张俐娜充满了好奇心,在科学这条路上,虽然很艰苦,熬夜什么的也是经常的事情,但是正是那种对科学的好奇,对于世界的探知欲,所以才能够令她一直坚持走下去。

正如她自己所说:

"我从事这项研究,是有强烈的使命感。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所以只有一条路,就是尽我们所能建设好这个国家。"

在张俐娜的心中,因为有着对国家的使命感,所以从来不怕遇到困难。遇到困难就去解决,遇到不懂的就去搞懂,知道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明白自己明白的和不明白的。

科研这条路,向来是什么就是什么,做出了什么就是什么,没有做出什么就没有什么。它不像文学那样给人抽象的感觉,也不像文学那样有着很多的答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觉。

张俐娜常年致力于高分子物理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并在该领域上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说她是一颗褶褶生辉的巨星,这放到科研界来说有点也不为过。

"她曾突破了高分子加热溶解的传统方法,利用NaOH/尿素水溶液低温成功溶解了纤维素和甲壳素,开创了高分子低温溶解的技术及新机理;先后主持过各大重点项目20多项;主编专著15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沦为600余篇;获准专利100余项;培养出了57名博士,1名博士后和25名硕士。"

即使在年老之际,张俐娜依旧在为自己领域做贡献。本应该是到了退休的年纪,她却依旧致力于科研事业,并时刻关注中国在科研上取得的成就。

正如同诗句所吟那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把自己的所学所能,都尽力教授给学生。当她看到新一代的科学人才出现的时候,她心里的那种欣慰是无法言语的,甚至比自己取得了什么成就都还要激动。

曾几何时,多少人有着当科学家的梦想,但是能够坚持下来的却不多。能够坚持并将自己一生奉献给科研事业的人,是值得令人称赞的,也是我们国家的榜样,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该给予更高的关注。

科学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而青年人也是时代的希望。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背后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研究,也离不开伟大的科研事业。

张俐娜的逝世,无疑是让中国又损失了一名人才。但是生命要离去,又怎么能够拦得住。或许对于前辈最好的敬仰,那就是将这样的精神延续下去。

最后,望张俐娜教授一路走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