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補"風波,再一次找上奇瑞。

近日,有網友曝光了一則疑似奇瑞新能源汽車騙補的視頻:在視頻中,多輛奇瑞新能源汽車(推測爲奇瑞eQ2)被磚頭抬起,前輪飛速空轉。對於這種常人無法理解的行爲,部分網友質疑這是奇瑞在刷數據。

而這種說法(刷數據)的來源,是因爲工信部從2016年起對補貼新能源汽車提出了里程要求,除私人購買新能源乘用車、作業類專用車(含環衛車)、黨政機關公務用車、民航機場場內車輛外,其他類型新能源汽車累計行駛里程須達到3萬公里(2018年改爲2萬公里)"。

參考去年10月工信部下發的《關於2017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覈情況的公示》我們可以發現:2017年企業共申報補貼236881輛新能源汽車,審覈通過的僅爲207409輛,其中因爲實際運營里程不足2萬公里而被拒成爲主要原因。

於是就有了開頭的網友質疑奇瑞新能源刷數據一說。

不過針對此次事件,奇瑞新能源官方也很快做出了回應:首先事發地位於某一駕校,空跑並不是奇瑞新能源官方行爲;其次,針對網友的刷數據一說,官方表示根據國家新能源補貼清算制度,補貼里程需有GPS行駛軌跡,"空轉"是無效數據,不會被計入補貼里程。

誰是誰非在調查結果沒有出來之前,我們不好斷下結論,不過這裏我們理性分析一下,到底是那種情況最有可能。

首先關於大衆質疑的刷里程數據,其實並非空穴來風,前幾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騙補風波中,就有刷里程的影子。

2017年底,在山西省臨汾以及湖南長沙等地,就曾出現有車身上印有"沃特瑪新能源聯盟"字樣的新能源大巴車在固定路段來回行駛,但車內除了司機並無乘客。

自然而然大衆會將此次事件與之聯繫到一起,置疑奇瑞新能源是否存在刷里程的可能。

而且奇瑞新能源也並不是"潔身自好",在 2015年就涉及到一起因爲提前辦理機動車行駛證,多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9810萬元的風波中。

有"前科"在身,大衆質疑自然不足爲奇。

不過拋開過去,從更加理性的角度出發,其實奇瑞新能源刷里程騙補的可能性比較渺小,爲何這麼說?

因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爲了防止前幾年大規模騙補的現象,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審覈監管是越來越嚴格,據《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車輛運行里程覈查方法(2018)》顯示,平臺會根據車輛上傳的數據進行覈查。測評週期內車輛數據經過里程覈查流程後會得到3個輸出量,分別爲上線里程、GPS里程以及有效里程。然後系統會根據各種計算方式計算有效里程。

不少業內人士都表示,在目前的監管方式之下,想要通過里程造假可能性微乎其微,企業基本不會通過這種顯而易見的方式來造假。

那"空跑"最有可能的動機是什麼?

"駕校刷里程、時間",比如在東北瀋陽,駕考科目三會有300公里的里程數要求,很多駕校都會選擇空跑以達到要求里程。

另外,從部分網友的留言也可以看到,這種現象幾乎是業內的正常操作。

其實這次消費者反應如此之大,就是因爲對新能源車企騙補行爲厭惡至極,對市場起到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作用。

很多潛心研發的車企一看,你換個殼加個電池就能拿到如此多的補貼,爲什麼我還要花巨大的成本去搞研發?

最後的結果就是導致補貼這麼些年,行業的技術並沒有得到發展,消費者用上的,也都是粗製濫造的工業垃圾。

寫在最後:

從目前曝光的信息來看,奇瑞新能源汽車刷里程騙補貼的可能性的確不大,參考力帆陷入騙補後的慘狀,相信奇瑞新能源也懂得權衡利弊。目前可能性最大的,就是駕校在刷里程、時間,不過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奇瑞新能源官方還需要給大衆一個合理的解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