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長經常大聲吼孩子會有哪些弊端

其實我們都知道經常吼孩子,對孩子不好。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更加緊張,焦慮,孩子長此以往,容易形成自卑,沒有安全感的個性。這不是我們爲人父母願意看到的。爲什麼我們不能好好和孩子說話,不能夠心平氣和跟孩子溝通,非要連嚷帶吼。筆者分析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學習,教育,過於焦慮。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就容易上火,生氣。

二.父母對孩子發火,大吼的時候,可能摻雜了自己的不好的情緒,比如恰好逢上生活或工作壓力大,有不順心的事情,借孩子哪一個方面做得不夠好,趁機發泄自己的情緒。

三.父母從來沒有幫助過孩子好好規劃過學習計劃,學習時間管理,孩子一旦沒有做好,父母就把所有的責任推給孩子,實際上,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當孩子身上出現問題,父母當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失當,而不是劈頭蓋臉朝孩子吼,就了事。

四.父母不夠耐心,不能尊重理解,平等對待自己的孩子,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是我們身邊的同事,朋友沒有把事情做好,你若是領導或朋友,你是劈頭蓋臉罵他一頓,還是和風細雨給他指出來。

如果孩子總是不停地聽到家長唸叨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並且把明示過的觀點再拿來三令五申的話,孩子就不會再願意聽了。如果家長能節約發聲,只去理會關鍵重要的事情,停止喋喋不休,家長所說的話就更能擲地有聲。

想要孩子更加聽你的,要言簡意賅。有些事只要處理好了孩子的行爲以及行爲背後的感受,就馬上將這一頁翻過去。

要避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說得太多。如果的確需要儘量講清楚一件事,試着用提問和傾聽的方式去講。和孩子共同討論進行教導和學習。

你會發現,當你和孩子好好說,孩子沒有立即去做時,你沒有接着催促,過了一會兒,孩子會按照你說的做了,而你只需耐心等一下,給孩子一點時間,完成他手中做的事,哪怕他什麼也沒做,只是醞釀一下“情緒”。

如果孩子一直沒動,你也無需急,有時候孩子想等一下,又玩了一會兒可能真的忘了。你也別生氣,再耐心的提醒一下,沒有責怪的語氣。或者只是用眼神示意一下,孩子就立馬意識到了。

現實生活中,不吼孩子好像真的非常難,我們做父母的要儘可能調整自己的心態,儘可能心平氣和,儘可能尊重自己的孩子,多給孩子一些信任。讓孩子按自己的節奏來,父母適當提醒就好,我們的孩子也許會做得更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