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中歐校友醫療健康產業協會(CAHA)數字醫療專委會在上海舉辦了以“一顆藥的數字化旅程”爲主題的專題研討會,邀請知名製藥企業、醫藥監管方、臨牀學協會專家、相關服務方,聚焦醫藥數字化價值鏈,分享行業乾貨和精彩主題討論。

36氪記者受邀參加了此次活動,並對部分與會來賓進行了採訪,希望我們的採訪能夠帶給您一些收穫。

以下是整理的採訪內容:

採訪對象:CAHA數字醫療專委會會長 零氪科技創始人CEO 張天澤

36氪:您在9月26日的第23屆全國臨牀腫瘤學大會的“智慧醫療專場”提到“在最新的第三階段,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可以‘強化’醫生,甚至在一些領域主導疾病的治療。”而在這一階段,“科研級的真實世界數據,纔是智慧醫療的底層基石。”那麼請問目前在數字醫療領域有哪些新技術、新成果可以提高數據治理的質量,從而推動醫藥產業的數字化變革?

張天澤:今天分享的案例有一個美國FDA獲批的三期臨牀的電子藥物EndeavorRx,也就是利用電子遊戲來對有兒童多動症和注意力缺陷的患兒進行治療。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患者可以用電子治療方案替代醫藥和其它的方式來進行治療。那反過來說,什麼樣的數據能夠很好地評估和定義這樣的治療方案,並不斷打磨和優化這樣的治療方案,其實是你問的問題中的標的,也就是怎麼樣讓真實世界的數據具備科研級,就是今天說的,能夠產生能指導臨牀決策和評價藥物的能力,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今天陳教授(陳平雁教授)所提到的CDE制定的真實世界數據指南就很清晰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能夠通過加工處理、標準化、質量控制、醫學複查最後反饋到藥監局,反饋到藥企來評估電子治療方案、藥物、器械的閉環數據就是有質量的。

36氪:那麼現階段醫院之類的醫療機構產生的數據中,大概有多大比例是可以進行加工併產生這樣達標的、可用的科研數據的呢?

張天澤:不做挑選,以臨牀每一個患者的病例爲基數的話,中國每年產生海量的病例,其實真正能產生科研級數據質量的病例很低。所以怎麼樣來挑選高質量的數據源,高質量的病例源,並且在患者可以被追蹤隨訪的時候積累下來患者隨訪的情況,這種原件的保留是重要的第一步。然後在好的數據源上再做質量控制,才能產生好的數據結果。

36氪:您認爲像分級診療裏面一些比較基層,比較下沉市場的醫院,有可能達到這樣一個數據提供的標準嗎?

張天澤:因爲本身形成高質量數據也不需要全樣本數據。全樣本數據帶來的處理成本和存儲成本是非常高的。比如腫瘤患者一年有400多萬例,其實中國如果有40萬例腫瘤的好病例,已經足以研究非常多好的藥品了。

36氪:所以重點還是在於質量?

張天澤:對,重要的是質量。因爲如果不達到足夠的質,量再多隻是存儲的成本、處理的成本、患者的隨訪成本,只有達到過濾標準纔是可以用的,比如說水,中水再多也不能夠解渴,就得達到飲水標準,過了那條線了那就可以說量的問題,沒過那條線之前,量再多也不能變成好的。

36氪:謝謝!之前提到說,醫療產業的數字化程度相對於其他產業其實是較低的,那麼在這樣一整個產業鏈裏面,現在哪一些環節是相對於其他環節來說發展比較快一點的?

張天澤:我覺得診療的數字化進程更快。因爲診療的設備、器械大量在數字化,比如病理切片、影像、CT還有可穿戴設備,以及因爲互聯網醫院客觀上有大量的資本推動,所以在診療環節的數字化程度是非常快的,而新藥研發這一塊是推進相對較慢的。因爲藥物研發其實是一個非常謹慎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有大量的已經形成的決策習慣和已經形成的工作組織和價值關係。如果這個機制網絡越傳統越密集,有多方在一起協作,那一個環節想去做數字化非常困難,你必須要和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完成。所以我認爲在臨牀研究和藥物生產環節中,數字化其實才剛剛開始幾年,而在臨牀診療、診斷這個環節中數字化基本上進展非常快,這是相對的。

CAHA數字醫療專委會會長 零氪科技創始人CEO 張天澤

採訪對象:賽諾菲 普藥中國區醫學部負責人 谷成明

36氪:在醫藥數字化產業鏈中,哪些環節的數字化轉型較爲成功?哪些環節相對欠缺?

谷成明:整體而言,我國醫藥產業的數字化剛剛起步,在各個環節都缺乏比較成熟的模式。相對來說,醫藥營銷、臨牀診療、患者服務等方面,數字化的步伐更快一些,尤其在線問診、在線處方等新模式發展非常快,可以說走在世界前列。而在醫藥研發方面,雖然也有一些企業嘗試在受試者招募、患者隨訪等環節採用數字化手段,推進數字化臨牀試驗的實踐,但總體步子要慢了不少。

36氪:什麼因素制約了藥物研發環節的數字化轉型?

谷成明:首先,醫藥研發作爲集合資本、技術、人才於一身的密集型行業,門檻非常高、政府監管尤爲嚴格,所以利用數字化技術變革醫藥研發的挑戰也會更大,而且醫藥研發企業在新技術應用方面也會更加謹慎;其次,在醫藥產業價值鏈中,相較於醫藥營銷等環節,藥物研發的市場份額較小,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減弱企業對持續數字化投入的意願。

36氪:在“以醫生爲中心”轉變爲“以患者爲中心”的趨勢中,數字化可以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谷成明:在數字化技術的幫助下,醫療效率、質量會得到提升,會不斷地加大醫療的供給量,在這種情況下,患者也有機會去選擇更好的主治醫生,這將促使醫療體系逐步向“以患者爲中心”過渡。與此同時,在數字化時代患者相比以往更加了解病情、醫生甚至藥品,也更有意願、能力參與到醫療決策中。這也意味着,醫療、醫藥行業的工作都需要紮紮實實圍繞患者來開展,而絕非空喊口號。

此外,數字化帶來醫療模式的轉變。傳統醫療模式下,醫生只能在院內爲患者提供治療照護;基於數字化的技術,醫生可以線上指導院外的病人的用藥,並可以及時依據病情進行調整,這將爲患者帶來巨大的獲益。作爲傳統制藥企業,我們對於這種新興的數字化治療手段,是非常擁抱且積極嘗試探索的。

賽諾菲 普藥中國區醫學部負責人 谷成明

編輯:蔡姝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