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I IP服務機構/覃博

可持續(Sustainable)成爲時尚產業裏的當紅議題, 可持續時尚,必須是單調無味的簡約設計?減少加工及色彩,真的能降低資源浪費、減低污染嗎?

許多品牌搭上話題熱度,在不同的展會與論壇裏,儘量與生態環保扯上關係,充分利用可持續議題進行品牌行銷。或因對可持續時尚的錯誤認知、偏頗詮釋、或僅僅是爲了蹭熱度的牽強附會,做了過度的曲解。可持續,強調生態環保,不過度消耗資源,簡單生活的訴求不必然是“極簡”的生活風格,也不必過度強調黑、白、灰的簡約設計。

時尚,是一種生活方式,可持續時尚,必須是一種生活觀念的認同,自然的融入消費習慣與日常點滴生活中。可持續主張的核心是與生態和諧共存,不浪費的減量使用(Reduce)是基本、重複使用的耐用設計(Reuse)是要求、資源回收再製(Recycle)是手段,採用有機可降解材料(Degradable)是核心。

可持續,充滿自然的活力與生命的熱情

許多品牌採取簡約設計表現,過度解釋進入21世紀“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的簡約風成爲新消費主流的千禧及Z世代的流行風格。簡約,強調不必要的過度繁複,喚醒親自然、重環保的健康生活。

其實,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最早可以追溯到60年代,主張迴歸自然,反物質主義,呼籲“愛與和平”的嬉皮(Hippie)風潮,反對過度的物質消費,追求迴歸自然的生活方式。嬉皮仕推動的佩花運動 The flower power hippie movements,平等、自由,和諧,簡樸的主張,更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議題。

嬉皮風格的服裝,雖然樸實無華,不注重過度的華麗裝飾,但是,充滿了躍動的色彩,及取材自波西米亞風格的自由與浪漫。

即使,盛行於日本的森女風,織品層疊、寬鬆自然的隨意粗獷混搭穿着、崇尚低碳的健康生活,和近年來流行於美國田園風(cottagecore),整體效果是沿襲自嬉皮的“乾淨的邋遢環保風 Cleaner sloppy looking eco style”。在重視環保自然的風潮裏,散發的是一股暖色、躍動的親和生態感與熱情生命力。

簡約可以展現華美;可持續,不一定非要簡單

可持續時尚,不是隨着話題熱度,腦門一熱的隨性棄用熟悉的材料或製程,更不是凡事只能黑、白、灰的極度簡單。如安藤忠雄著名的“光之教堂”設計,以“極簡”達成宗教般淨化人心,迴歸本心的目的。

創辦人來自新西蘭的美國品牌Allbirds,採取新西蘭的羊毛及甘蔗纖維爲材料,以減少60%的能源損耗的新羊毛製程,從初期開發出的60-80種樣品,選擇僅採用一種簡約簡單的設計,以“故意的極簡主義(intentionally minimalist)”表現“沒有無意義的細節”(no senseless details)的產品特色。不是因必須簡單,而是從簡單中,可以看出新西蘭畜牧業對自然生態的理解,及品牌從工藝改良上的不簡單。

奢侈品牌,如何能在可持續發展熱潮中,繼各品牌相繼宣佈零皮草主張後,卻針對人造皮草製造的污染沒有進一步的詳細說明。Prada採用回收污染海洋的漁網、塑料瓶回收再製的ECONYL@100%取代原來100%尼龍的包袋系列。材料的改良,在設計上仍然維持了低調簡約的風格。

從設計的觀點,甫獲得設計“金點獎”(Golden PIN)的臺灣品牌“日常經典”,以回收的帆布材料設計的“Rebirth”系列,彩虹繽紛的圖案,充分展現符合系列主題的再生概念。

Dior 1989-1996的設計總監Gianfranco Ferre的設計值得參考借鏡。在可持續主張並未成爲時尚界關注話題的時代,Ferre面對在極簡、中性風流行的年代,以他建築美學的背景,以大氣又變化多端的線條,及以不對稱的手法,以視覺上的流暢表現簡單、拜託厚重繁複,即使僅有金色與無彩色的黑白,仍能展現高級的活力感。

設計力,設計師投入可持續時尚的終極武器

雖然,絕大多數的專家與品牌把話題焦點都強調回收材料的應用,但是,對於獨立品牌或中小微企業來說,既不具備材料回收處理的能力,對於採用回收材料或新有機材料的成本增加也是極大的負擔,甚至因此更削弱了競爭及生存力。

無論是企業或品牌規模大小,實現可持續主張的最後決戰場仍然在“消費市場”,讓消費者喜歡。可持續時尚,可以是品牌與生產者的使命與責任,但不能單以對生態維護的道德感要求消費者配合。新興的設計師投入可持續發展的潮流,可以專注在不同消費族羣的風格喜好,從色彩、圖案、材質、廓形四大風格元素的交互運用上,發展不同的可持續主題設計。

2013-2014流行的自然隨性Normcore風,雖然被狹義的翻譯爲性冷淡風,自然簡單的穿着風格下,流露着的仍然是都市輕白領的自信與對生命的自主熱愛。可持續時尚,傳達的絕對不是無欲則剛的冷淡,相反的,是充滿活力與生氣的熱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