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一種情緒表現,而如今卻演變成人們的習慣。現在你隨便找任何一個人,不論男女老少,貧富貴賤,每個人似乎都存在焦慮情緒,感覺已經成爲一種消耗人類精神的疾病。

對於成年人來說,我們通過日常的生活和自我調節,焦慮情緒或許來得快,走得也快。可是該如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這確實值得思考。

昨天,一個好姐妹找我聊天,不到30歲的她,孩子都要上幼兒園了。從她給我發的照片和朋友圈來看,一家人幸福滿滿,其樂融融,看起來就是和諧之家模範夫妻的典範。她知道我從事家庭教育工作,便向我分享了自己焦慮的問題,剛開始我覺得這是簡單的拉家常,沒想到卻讓我有些思考。

在上週他們家的寶寶要去幼兒園,可能是獨生子女的緣故,爸媽關注也比較多,所以一直對孩子去學校這件事比較擔心,害怕孩子在學校不適應生活,被同學欺負等等,但是在老人的勸說下,還是把孩子送了去。

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在家長的陪同下,孩子還是很歡樂的,每天在教室裏面認真學習,沒想到,孩子還沒有出現問題,我的這位朋友坐不住了,每天在家裏是疑神疑鬼,想着孩子在學校被欺凌,路上遇到壞人怎麼辦,學校老師合格嗎?等等一系列問題。接送孩子的時候總是把孩子的手緊緊拉着,晚上睡覺也翻來覆去睡不着,一直操心和爲孩子上幼兒園而焦慮。

看完這個案例,我確實感到驚訝,因爲現在時代發展如此美好,各方面物質和生活都得到了提升,對於育兒來說更是有了質量的保障。

爲什麼焦慮的父母還是有呢?通過分析總結,我認爲有以下3點原因。

1,周圍環境的影響

互聯網的發展,讓我們獲取信息易如反掌,簡潔快速,但是,不利的一方面也凸顯出來了,就是龐雜無用的信息,佔據了生活的主導地位,有時候一點和自己不相關的“風吹草動”或者負面事件,家長極易對號入座。

比如,某某學校,某個老師給孩子喫過期的剩飯剩菜,這種讓人憤怒和焦慮的消息,很容易被廣泛傳播,在很多寶媽羣裏每天都會看到各種不知真僞的事件,當家長長期觀看標題黨或者負面事件的時候,內心會變得脆弱,進而自我焦慮和擔憂。

2,過度關注孩子的成長

很多家長焦慮的源頭還是在孩子身上,他們過度關注甚至干涉孩子的成長,時時刻刻想把孩子掌控在手裏,生怕孩子學習成績不如別人,社交能力比別人差,興趣愛好不如別人多等等,總把孩子和別人進行比較,忽視了孩子成長最需要的東西,過度操心和擔憂。

3,身邊的不確定因素

別人家的孩子去了名校上學,自己的孩子只能在普通學校上學;別人的孩子能夠享受到專業早教機構的培養,自己的孩子只能自己來一步一步的教導。 這些不確定的教育資源以及生活條件,讓家長覺得焦慮,擔心孩子未來不如別人,所以自己爲孩子做決定很猶豫,生怕做錯了,過度的小心和謹慎。

父母的焦慮,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反而會影響他們的發展。

1,親子關係出現問題

很顯然,家長的焦慮情緒會成爲親子關係的矛盾點,孩子出現任何一件小事情,家長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然後對孩子進行斥責和懲罰,甚至對他們大吼大叫, 反而覺得自己是爲了關心孩子的成長,可從孩子的角度來看,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了,這個家庭的氛圍變得不和諧了。

2,孩子容易沾染

綜上所述,作爲孩子的父母,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如何遠離焦慮呢?給大家總結以下3點建議。

1,尊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頭等大事。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抓大放小,給孩子插上自由的翅膀,讓他們翱翔。家長要明白,關在籠子裏的鳥兒是永遠也飛不高的。家長與其過分控制孩子,不如學會放手,這樣自己很容易遠離焦慮情緒的困擾。

既然你的初心是爲了孩子成長,就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爲他們的人生提供堅實的後盾,高質量的陪伴,再加上正面管教,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讓他們能夠在生活中變得健康快樂、積極向上,享受美好的人生。

2,以客觀的眼光關注孩子

家長焦慮的原因之一,是沒有看到孩子的成長,總是拿孩子的劣勢去追別人的優勢,卻忽視了孩子的優點,因此,遠離焦慮的方法就是不要只看負面,更多的要發展孩子的興趣和天賦,這樣才能更好地輔助孩子成長。

家長鼓勵孩子的閃光點和優勢,可以促進孩子朝着優秀的方向一往無前,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個人競爭力和綜合素養,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在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不畏艱辛,勇敢向前,激發潛力,不斷地突破自我。

3,改變不科學的育兒方式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很多家長並非“合格”。作爲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讓我們產生焦慮,這或許是我們的方式不正確,而應該學習科學的育兒模式和思維,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平時多和一些經驗豐富的專家交流,觀看科教類的節目等等,從而減少我們手足無措的育兒方式。

科學的育兒方式,不僅有助於孩子的成長,而且我們會在科學的育兒氛圍中更好地陪伴孩子,增進親子關係,提升家庭和諧的氛圍,讓孩子發展的同時,減輕自己的育兒焦慮。

你覺得父母應該如何遠離焦慮呢?如果有任何不同的意見和想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可以一起進行探討和交流。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 我們將及時處理 。

相關文章